可以稱為努爾哈赤的繼承人的都有誰?皇太極有什麼優勢?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瞭一篇關於皇太極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皇太極是大清國開國皇帝,也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八個兒子,手裡掌握著正白旗的兵力,在努爾哈赤去世以後,通過選舉,成為瞭後金的大汗。不久之後正式創立大清王朝,成為大清王朝的第一任君主。
那麼努爾哈赤當時有多少繼承人人選可以考慮呢?為什麼最終是皇太極脫穎而出呢?皇太極身上有什麼不為人知的優勢呢?

01四大貝勒中,隻有皇太極的底子是最幹凈的。
當時努爾哈赤做大汗的時候,手下有四大貝勒。分別是他的三個兒子代善、莽古爾泰、皇太極,以及一個侄子阿敏。
這四位貝勒當中,皇太極排名老四,是實力最弱小的一個。實力最強大的,是努爾哈赤的次子代善,曾經是努爾哈赤點名的繼承人。
代善這個人在軍中的實力也是很強大,他自己是正紅旗的旗主,此外他的兒子和侄子手裡各自擁有一個旗的人馬,所以代善是擁有三個旗兵力的人。
權傾朝野之下的代善,又是努爾哈赤名義上的長子,當然是有資格繼承汗位的。可是代善的名聲不是很好,傳言他跟努爾哈赤的妃子之間,有不可告人的私情。
太祖崩,儲嗣未定。代善與其子嶽讬、薩哈廉以上才德冠世,與諸貝勒議請嗣位。上辭再三,久之乃許。天命十一年丙寅九月庚午朔,即位於沈陽。詔以明年為天聰元年。初,太祖命上名,臆制之,後知漢稱儲君曰“皇太子”,蒙古嗣位者曰“黃臺吉”,音並闇合。及即位,咸以為有天意焉。---《清史稿》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努爾哈赤逐漸遠離代善,而代善在八旗軍中的名聲也逐漸下降,最終失去瞭爭奪汗位的機會。他自己也比較自覺,放棄瞭這個機會。

排名第二的是阿敏,阿敏雖然是努爾哈赤的弟弟舒爾哈齊的兒子,可是努爾哈赤把他當成自己兒子一樣看待,待遇跟自己的其他兒子一模一樣,這就導致瞭阿敏也想要爭奪大汗的位置。
不過阿敏這個人比較兇殘,他曾經帶領部隊屠殺瞭永平城,成為瞭他一生的政治污點。所以努爾哈赤早就將他踢出瞭繼承人的選擇范圍,他在軍隊的聲望也降低不少。
排名第三的莽古爾泰,是個非常可怕的傢夥。為瞭利益什麼都能出賣。當年努爾哈赤因為他老媽富察氏跟代善有曖昧關系,所以就把富察氏給休瞭。可莽古爾泰為瞭向努爾哈赤邀寵,居然狠心把自己老媽給殺瞭,這種慘絕人寰的事情他都做得出來,實在是可怕。
所以四大貝勒當中,皇太極雖然地位最低,可是名聲相對來說是最好的一個。況且他比較會做人,很多弟弟們都擁護皇太極,所以他當仁不讓成為瞭繼承人。

02皇太極聰慧過人,而且註重兄弟感情。
莽古爾泰這種連自己母親都殺的人,是不可能繼承汗位的。相比較而言,皇太極就非常合適瞭。因為皇太極這個人非常註重平衡各勢力的關系。
努爾哈赤突然死去,八旗最需要的,不是開拓進取,而是穩定住局面。當時傳言說努爾哈赤是要把汗位傳給自己的小兒子多爾袞,讓代善來輔政。
可是多爾袞既沒有戰功,年紀又那麼小,他要是做瞭大汗,誰都不會服氣。即使當時多爾袞三兄弟已經占據瞭三個旗的力量,也不足以讓多爾袞登上大汗的寶座。
為瞭穩定全局,四大貝勒必須要選出一位服眾的人。皇太極就此脫穎而出,他在軍中的表現有目共睹,那是相當出色。

上儀表奇偉,聰睿絕倫,顏如渥丹,嚴寒不栗。長益神勇,善騎射,性耽典籍,諮覽弗倦,仁孝寬惠,廓然有大度。---《清史稿》
而且皇太極這個人沒有案底,做事情幹凈利落,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努爾哈赤也非常器重皇太極,因為皇太極不僅自己優秀,而且善待自己的兄弟。
皇太極對多爾袞兄弟極為照顧,多爾袞年幼的時候,基本就是跟著皇太極長大的。當時四大貝勒商量瞭一下,認為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必須要殉葬,因為阿巴亥得到努爾哈赤的遺詔,讓多爾袞繼位。
多爾袞繼位,其實就是要害死多爾袞,也是要害死八旗軍。所以權衡瞭一番以後,皇太極等人決定讓阿巴亥殉葬,而皇太極會好好善待多爾袞。
事實也是如此,用母親的生母,換來瞭多爾袞三兄弟的生命。在之後的日子裡,多爾袞得到瞭皇太極的重用,成為瞭滿清八旗軍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03皇太極也是猝死,也沒有留下遺詔。
皇太極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的父親努爾哈赤沒有留下遺詔就走瞭,自己也是這麼個結局。這一天皇太極還出去打獵瞭,自我感覺非常不錯,可見身體表面上是沒什麼問題的。
可是打獵回來以後,他就覺得不太對勁瞭,沒多久就猝死瞭。當時的皇太極才不過52歲,實在是非常可惜。
皇太極沒有想到自己這麼年輕就去世瞭,所以他也沒有留下遺詔,到底讓誰來繼承皇位。這個時候問題就比較麻煩瞭,八旗軍再次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已經成長起來的多爾袞,此刻已經是功冠全軍的人,他當然有資格做皇帝。可是皇太極的死黨們卻擁護皇太極的兒子做皇帝。
太宗允文允武,內修政事,外勤討伐,用兵如神,所向有功。雖大勛未集,而世祖即位期年,中外即歸於統一,蓋帝之詒謀遠矣。明政不綱,盜賊憑陵,帝固知明之可取,然不欲亟戰以剿民命,七致書於明之將帥,屈意請和。明人不量強弱,自亡其國,無足論者。然帝交鄰之道,實與湯事葛、文王事昆夷無以異。---《清史稿》
尤其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更是成為瞭奪嫡的熱門人選。劍拔弩張之際,老天爺再次幫助瞭滿清八旗大軍。說是老天爺幫助,倒不如說是他們自己幫助瞭自己。
因為多爾袞和豪格都各退一步,誰也不做這個皇帝,而是讓皇太極的小兒子福臨來做皇帝。由多爾袞和豪格輔佐福臨,也就是後來的順治皇帝。
正是因為他們這一次的退讓,這才保全瞭滿洲八旗的實力和建制。也讓他們入關具備瞭十足的能力,也算是對得起皇太極瞭。

總結:滿清能夠入關,不是個偶然。
我非常想找個地方吐槽一下,很多人說某蘇省非常奇怪,鄰居的兩個市會爭吵,隔著長江的南北兩地也會爭吵,甚至一個大市裡面的幾個小縣城也會爭吵不休。
可以看看滿清八旗為什麼能夠入關,因為人傢太優秀瞭。在關鍵時刻,他們總是能夠報團取暖。誰也不會因為自己的既得利益而放棄整個團隊的利益。
皇太極能夠登基難道是因為他實力最強大嗎?正好相反,因為皇太極實力最弱小,是最好平衡八旗關系的,所以他才登基瞭。
6歲的福臨能夠登基,是天命所歸嗎?當然不是,那是因為多爾袞和豪格考慮到內部鬥爭會使得八旗軍隊潰不成軍,所以雙方都放棄瞭稱帝的利益,這才換來瞭滿清八旗入主中原的機會。
擰成一股繩才叫力量,單打獨鬥永遠成不瞭氣候。當然瞭,說再說也是沒用。純當感嘆一下,皇太極真是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