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隆中對規劃瞭什麼?隆中對的規劃實現瞭嗎?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瞭一篇關於諸葛亮隆中對解析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劉備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是誰?當然是諸葛亮。沒有諸葛亮,劉備依舊寄人籬下。諸葛亮為劉備出的主意中,最重要的一步是什麼?當然是隆中對。
劉備在人生最彷徨的時候,前往諸葛亮的草堂,在三次拜見以後,終於得以見到諸葛亮真容,最終諸葛亮被劉備的真誠所打動,為劉備謀劃瞭三分天下。
三分天下的謀劃,便是隆中對的一部分。也正因為隆中對,劉備走上瞭後來的道路。可最後蜀漢帝國失敗瞭,那麼是不是隆中對有什麼問題呢?

01隆中對到底講瞭些什麼?
迷茫的青年小夥兒劉備,從28歲開始創業,一路原地打轉,奮鬥到瞭48歲,依舊是窮的叮當響。除瞭倆忠心耿耿的二愣子結拜兄弟,此外就什麼都不剩瞭。
在這迷茫的時刻,劉備希望能夠得到高人的指點,所以劉備從他人口中得知諸葛亮的高深莫測。於是乎,劉備不辭辛勞,三次前往臥龍崗,終於得見諸葛亮。
諸葛亮告訴劉備,當時天下可以分為三大塊。首先曹操已經占領北方大部分地區,占據瞭所謂的天時。其次孫權占據瞭江東八十一郡,且已經經歷瞭三世的經營,擁有長江天塹,占據瞭所謂的地利。
如果劉備要想創業,那就隻能先奪取荊州,再奪取益州,以益州作為安身立命之本,這就是占據瞭人和。等到天下有變化的時候,劉備可以命一位上將從荊州北伐,自己在益州北伐,雙管齊下之後,定然可以奪取天下。

這就是隆中對的大致內容,諸葛亮沒有走出茅廬,便為劉備規劃瞭三分天下。這就好像給一個多次創業失敗的老板,點燃瞭希望之光一樣。
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三國志》
劉備當然是歡呼雀躍,甚至認為自己得到諸葛亮,那是如魚得水。隆中對中的計劃,為劉備至少規劃到瞭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至少比現在一文不名的情況要強得多。
所以劉備將諸葛亮奉為上賓,回到軍營以後,大小事務,都交給諸葛亮來打理。也正是在這以後,劉備的事業迎來瞭一個突飛猛進的春天。

02隆中對中的策略,存在怎樣的漏洞?
按照很多人的說法,隆中對是存在天然漏洞的。正是因為這些漏洞,所以劉備最後並沒有奪取天下,那麼隆中對中的漏洞在哪裡呢?
一般認為,隆中對之所以有漏洞,主要出現在分兵北伐之上。因為劉備集團相對來說本來就弱小,如果再分為兩路人馬北伐的話,不失敗也就奇怪瞭。
益州險塞,沃野千裡,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脩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三國志》
這話的確是有一定道理的,當年關羽守荊州的時候,孫權強行要來奪取荊州。孫權已經屯兵前線,做好瞭武力奪取荊州的打算,而這個時候劉備覺得關羽獨木難支,居然不遠萬裡從益州增兵前來支援關羽。

也就是說關羽壓根就沒有力量對抗孫權。最終無奈之下,劉備選擇割讓東三郡給孫權,以此化解瞭關羽的危機。這可以證明一點,那個時候的關羽並不具備獨立北伐的能力。
當然後來關羽在荊州根深蒂固以後,情況也發生瞭一定的轉變,但是你要說關羽這支人馬能夠北伐成功,這是不現實的。
首先關羽軍中的人數不夠多,滿打滿算加起來,其實關羽手裡也就五六萬人馬,可曹魏大軍卻有幾十萬之多,不是一個等量級的。
其次關羽軍中沒有一個類似諸葛亮這樣的大才。諸葛亮不僅可以給劉備出謀劃策,還能夠運籌帷幄,幫助劉備處理後勤工作,這是關羽軍中所欠缺的。
再則關羽北伐的同時,孫權必然入侵荊州,這也是不可逆轉的事實。因為孫權不可能看著關羽壯大,看著劉備集團北伐成功。
所以說隆中對中最大的缺陷,那就是分兵北伐的缺陷。荊州的兵馬其實不能動,如果劉備想要北伐,就必須要從益州出發才行。

03隆中對隻是一個大致規劃,主要目的是為瞭劃分三分天下。
其實我倒認為,諸葛亮能夠規劃出隆中對已經相當不容易瞭。因為他沒有考慮到東吳存在的實際情況,從來隻把曹魏當成自己的第一宿敵。
所以這種選擇性的失誤,使得諸葛亮做出瞭分兵北伐的計劃。可這個計劃隻是一個粗略的計劃,而且未必需要照本宣科地執行這個計劃。
隆中對真正的精髓部分,其實也不在這裡。因為諸葛亮提出隆中對的時候,劉備還一無所有,這個時候提北伐和一統天下,隻是為瞭給劉備提提神,讓他興奮一下,並沒有做出具體北伐的規劃,而且這是夢想,諸葛亮和劉備都知道這是夢想。
隆中對所規劃的其實是三分天下而已,也就是說這才是隆重對的精髓所在。因為劉備一無所有,而諸葛亮眨眼之間,就給劉備規劃出瞭一片根據地,這才是劉備最感興趣的地方。
好比說,你現在隻有一個月一萬塊的工資,突然有個大佬跑過來跟你說,介紹一份一月可以賺10萬塊工資的工作給你,將來有可能還能掙100萬一個月。
先主曰:“善!”於是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原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三國志》
那麼是10萬塊吸引你,還是那100萬的工資吸引你呢?對於劉備來說,眼前的既得利益,才是最重要的,這才是隆中對的精髓所在。

總結:諸葛亮是劉備生命中的貴人。
其實諸葛亮完全可以不用輔佐劉備,到東吳去至少可以解決溫飽問題,一不小心也能走進核心圈子。再不行輔佐個劉表或者劉璋還是綽綽有餘的。
可是諸葛亮偏偏選中瞭啥都沒有的劉備,這就好比孔融讓梨一樣,自己挑瞭最小的,把大梨都給瞭兄弟們。諸葛亮不是要挑戰高難度,而是要報答劉備這位英雄的知遇之恩。
劉備三次拜訪諸葛亮,誠意十足,這就是兩位君子之間的默契。所以諸葛亮為劉備負擔起瞭打江山的重任,這也是一種對惺惺相惜的回報。
後來劉備強行討伐東吳,結果導致一敗塗地,還是諸葛亮幫助劉備擔起瞭蜀漢帝國的擔子。當時就連瞎子都知道,蜀漢帝國要滅亡瞭,可是諸葛亮不信這個邪,非要拯救蜀漢於水火之中。
不僅將蜀漢帝國內部的矛盾全部化解,保證瞭蜀漢帝國的地盤。而且還積極上進,多次北伐,為蜀漢軍民註入瞭一劑一統天下的強心劑。兢兢業業27年,不為錢財不為子孫,就為瞭報答劉備,可以說,諸葛亮很對得起劉備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