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已經辭官歸隱瞭,胡惟庸為什麼還要害他?
時間長河不停的流淌,歷史在不停的發展,讓小編帶大傢撥開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看看劉伯溫的故事。
史料記載,劉伯溫是胡惟庸毒死的。
史料上是這樣說的,劉伯溫生瞭重病,朱元璋讓作為宰相的胡惟庸派禦醫去看劉伯溫。禦醫看瞭劉伯溫,給劉伯溫吃瞭藥以後,劉伯溫就感覺他的心中有一塊石頭,沉甸甸的,怎麼也下不去。
劉伯溫心裡很懷疑,覺得是胡惟庸派的禦醫,在藥裡動瞭手腳。於是他把這件事給朱元璋講瞭。當然瞭,他不可能講胡惟庸派的人害他,他隻能說,他吃瞭那個藥以後,病情加重瞭,心裡面就像壓著一塊石頭。
劉伯溫作為幾乎和諸葛亮快要齊名的謀士,一度名揚千古,甚至後世傳說之中,有關劉伯溫的事跡也越來越神,甚至說他能夠未卜先知,趨吉避兇,而且甚至還有劉伯溫的燒餅歌傳下來,成為他預言天下大勢的代表作品,當然如果劉伯溫真的如此神奇的話,他們他就應該知道跟隨朱元璋是沒有什麼好下場的。

不過,朱元璋的反應很冷淡,就像聽不懂他的話一樣,這讓劉伯溫非常失望。
劉伯溫回來以後,知道自己活不久瞭。於是就給兩個兒子做瞭一番交代。他先把一本天書交給大兒子,讓大兒子立刻交給朱元璋,看都不準看。這個舉措,主要是保子孫後代不遭受朱元璋的打擊。接著,他又告訴瞭自己的小兒子一些治國的良策,他讓小兒子把這些治國良策獻給朱元璋。目的是讓小兒子將來能夠在仕途上有所作為。不過,他又給小兒子說瞭一句話,他說胡惟庸現在還在宰相的位置上,把這些治國良策獻出去,也是沒有用的,隻有等到胡惟庸將來倒黴瞭,下臺瞭,你再把這些話告訴朱元璋。
從這裡可以看出,劉伯溫一直認為是胡惟庸在藥裡做瞭手腳,所以他的病情才會加重,最後以至於不治而亡。
我們都知道朱元璋在登基以後,曾經有過屠戮功臣的行為,除瞭個別幾個,胡惟庸案和藍玉案加起來株連的功臣多達上完人,為瞭給自己後世子孫留下一個太平天下,朱元璋不惜千夫所指,雖然劉伯溫並不是在此案件之中被株連的那個人,但是卻也和他有關系。
當然瞭,他對朱元璋本人其實還是有懷疑的。因為他在給朱元璋匯報瞭這件事以後,朱元璋的表現很冷淡。朱元璋表現很冷淡,有兩個意思,一是朱元璋很寵幸胡惟庸,認為胡惟庸不可能害人。二是胡惟庸在藥裡做手腳,說不定還是朱元璋暗示的。不過,就算劉伯溫懷疑朱元璋,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為朱元璋是皇帝,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他隻能等著倒黴。

那麼,胡惟庸有沒有可能害死劉伯溫呢?
我認為這件事情是有懷疑的。
胡惟庸當初在當宰相的時候,確實是有些霸道。一方面他很多事情都自己做主,不告訴朱元璋。另一方面,他在朝廷中也有一些排斥異己,想自己獨占朝廷。因此對同為宰相的汪廣洋、楊憲等很多大臣都多有打擊。所以他打擊劉伯溫,也是說得過去的。
問題是,他為什麼要打擊劉伯溫呢?
胡惟庸打擊某個朝臣,無非是這個朝臣和他之間有權力之間的爭奪。權力就像一塊蛋糕,如果某個大臣分得多一點,他就隻能分得少一點。但問題是劉伯溫並沒有和他分權力呀!
其實在朝廷之中,一開始就形成瞭兩大派,朱元璋手下之中以李善長為首的淮西派,和以劉伯溫為首的浙江派,雙方你爭我奪,隻不過在最後的角逐之中,他們沒有贏傢,因為他們的一舉一動始終都在皇帝朱元璋的把握之中。
歷史上所記載的,劉伯溫隻是和李善長有矛盾。當時朱元璋讓兩個人一起來制定國傢的法律,劉伯溫和李善長的觀點有很大的出入,因此李善長對劉伯溫很不滿。不過,歷史上並沒有劉伯溫和胡惟庸有矛盾的記載。

而且劉伯溫當時害怕朱元璋殺功臣,殺到瞭他自己的頭上,所以很早就提前辭官歸隱瞭,更沒有和胡惟庸有什麼矛盾沖突。胡惟庸何以要動手腳殺劉伯溫呢?
我認為,胡惟庸和劉伯溫雖然沒有矛盾沖突。但是有一件事情應該是引起瞭胡惟庸不滿的。這件事情,就是朱元璋連續兩次征詢劉伯溫的意見。問劉伯溫,什麼樣的人才是恰當的宰相人選?當時朱元璋提到瞭胡惟庸。朱元璋認為,胡惟庸是一個恰當的宰相人選。但是劉伯溫否定瞭朱元璋的看法,他認為胡惟庸並不恰當,如果把國傢比喻成一輛車的話,胡惟庸這個駕車的車夫,肯定會把這輛車拖翻。
但是後來,朱元璋卻仍然用胡惟庸當宰相。朱元璋用胡惟庸當宰相的時候,會不會給胡惟庸說過這件事情呢?就是說朱元璋會給胡惟庸說,有人是反對你當宰相的,認為你當宰相不好,但是我依然要用你當宰相。朱元璋這樣做,無非就是讓胡惟庸記得他的恩情。
劉伯溫最先失敗,當然他失敗的原因並不是因為不懂,相反正是因為太懂,官場的厚黑學,朱元璋從他那裡學瞭不少,因此也對他最為忌憚,劉伯溫也無奈隻能回到自己的傢鄉教書育人瞭此殘生,隻不過既然已經踏入這條道路,除瞭死,沒有別的重點。
劉伯溫去世也是頗具謎題,據說當時他正在生病,是胡惟庸奉皇帝的命令,帶禦醫去看望劉伯溫,但是沒想到劉伯溫在經過禦醫看瞭以後,沒過多久就去世瞭,後來胡惟庸倒黴以後,這件事情也成為瞭他的罪狀。
這樣的事情在歷史上也發生過。當年有人就在宋太宗面前說楊業的壞話。但是,宋太宗什麼也沒說,隻是把別人舉報楊業的這個信,裝在一個信封裡。交給楊業。意思也就是說,你看別人舉報你,說你的不是。但是我這麼信任你,你應該對我肝腦塗地。我想朱元璋把劉伯溫對胡惟庸評價的話,告訴胡惟庸,其目的肯定就是這個。
這樣一來,胡惟庸當然不滿劉伯溫瞭,害死劉伯溫,也可以說得過去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