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揭秘:默默無聞的韓國有做過什麼大事嗎?
時間:2019-12-28 08:09:15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戰國前期,武器的制作上很多都是用青銅作為原材料,特別是在戈、矛、戟以及劍等常規制式武器上,青銅使用都十分普遍,而青銅卻有致命的缺點,就是脆,容易折斷。韓國坐擁宜陽鐵山,故韓國軍隊率先裝備鐵質兵器,在戰場上韓軍士卒的單兵裝備較六國略強。蘇秦曾評價韓國的優勢,其中之一就是“天下強弓、勁弩、利劍皆出於韓”。韓國兵器制作精糧,在戰場上威力不俗,故韓國的兵器是當時的搶手貨。

韓國也不是一個守舊的國傢,早在商鞅變法之前,韓國就用法傢名士申不害變法,韓國變法早於趙國的胡服騎射。韓國滅掉鄭國後,韓昭侯重用申不害為丞相,在韓國主持改革,他在韓為相15年,''內修政教,外應諸侯'',幫助韓昭侯推行''法''治、''術''治,使韓國君主專制得到加強,國內政局得到穩定,貴族特權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漸趨富裕。史稱''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十五年間便使韓國強盛起來。

韓國變法功成,國富民強,且韓國數次出兵攻擊周圍的國傢,均取得勝利。韓國這頭肥豬引起瞭魏國的註意,於是魏國發動滅韓大戰,意圖占有韓國的變法成果。韓國一方面頑強抵抗魏國,一方面向齊國求援。齊國等魏韓兩國消耗得差不多瞭,一戰救韓,並重創魏國,從此魏韓兩衰。秦國強盛後,屢屢出兵伐韓,韓國不得不割土求和,軍隊打不贏,就用計謀。韓國謀秦,有瞭資周抗秦計,移趙攻秦計,水工疲秦計、軍爭疲秦計,這些驚世大謀都是智慧的結晶,隻不過沒有實力做為後盾,最終淪為笑談。
閱讀全文
下壹篇:返回列表
熱點文章更多>>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