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乾隆出一上聯,考生轉身想走卻被封為狀元?

乾隆出一上聯,考生轉身想走卻被封為狀元?

時間:2019-12-28 08:11:26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今天小編給大傢帶來乾隆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在古代封建社會,科舉考試是眾多學子進入朝堂為官的主要途徑。學子十年苦讀,一朝金榜題名,無論是對平民百姓之傢,還是書香權貴之傢,都是莫大的榮耀。古代的科舉制度是為朝廷選拔人才的重要標準,也是寒門學子能出人頭地的重要媒介。到瞭唐高祖時期,這一考試的形式得以發揚光大,並且形成瞭非常完善的制度,專門設立瞭監考機制,同時也讓朝廷有瞭選擇優秀人才的途徑。

縱觀歷史,無論是哪個朝代,對於狀元位置的搶奪,都充滿著激烈競爭的意味,狀元是古代科舉制度中考試的最高名次。在古代誰如果中瞭狀元,就會被贊譽文曲星下凡。不說別的,想想儒林外史的范進,中瞭個舉人就高興地發瞭瘋,可見狀元有多難考瞭。關於狀元還有一件趣事呢,就是在乾隆年間,一次科舉考試中,就有倆人實力相近。最後乾隆親自出馬,最終才選定瞭狀元人選,那麼乾隆究竟是如何做出決定的呢?且往下看!

晚年的乾隆喜歡到處遊玩,曾經六下江南,一次巡遊途中,發生瞭這樣一件事。當地正在舉行科舉考試,前兩名的文章不分勝負,這讓考官很是為難,於是有人就建議不妨讓乾隆親做聖斷。乾隆閱卷後批示,朕明日題一對,命二生續,對者即狀元。第二日,乾隆果然出瞭一個對子,當時這兩位考生,聽到題目後有點蒙瞭。有一位考生聽完後立馬轉身就走,而剩下的那位想瞭許久後走瞭,當時乾隆就說,第一位走的就是狀元瞭,大臣懵瞭,為啥?

當時乾隆出瞭一個上聯:煙鎖池塘柳,別看“煙鎖池塘柳”這五個字很簡單,但是這五個字中,暗藏玄機,裡面藏著金木水火土五種屬性,而且表達出來的這種意境也很棒,言簡意賅,意義深刻。就連紀曉嵐都沒有對出來,乾隆說道:“這個上聯確實很難,連朕目前也沒有合適的下聯,他能率先意識到這一點,並且沒有過多猶豫就選擇瞭放棄,不會就是不會,很誠實,並沒有耽誤別人很長時間,這一點很可貴,朕斷定他將來必有一番作為。”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