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時期天下群雄並起 李淵是怎麼掃滅群雄統一天下的
還不知道:李淵為什麼能奪得天下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傢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在群雄並起,紛亂復雜的局勢中,李淵為何能夠掃滅群雄,一統天下呢?

晉陽起兵
很多人認為李淵靠著中原鷸蚌相爭,他漁翁得利,撿漏而得天下,我覺得這樣認為有些失之偏頗。其實李淵之所以能夠建立大唐,是把握住瞭合適的時機、占據瞭有利的地盤、團結瞭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憑借其遠大的戰略眼光與雄心壯志得來的。下面分三點說明:
第一、李淵兩次時機把握的很好。
第一次是晉陽起兵:
李淵晉陽起兵是在大業十三年(617)七月,此時,瓦崗軍在李密的帶領下已經壯大起來,對東都洛陽構成瞭嚴重的威脅,將大部分隋軍主力吸引住過去,並從地理上阻斷其支援長安的道路。如果過早起兵則無此便利條件,隋軍一旦大舉支援關中,憑李淵那點部隊是阻擋不住的。

太遲也不行,因為大業十三年四月,薛舉在金城起兵,號稱西秦霸王,對長安虎視眈眈,李淵十一月攻占長安,薛舉十二月便進犯扶風,窺伺長安,結果被李世民打退。
晉陽起兵,李淵穩住李密,擊退薛舉,時機把握恰到好處。
第二次是奪取天下:
占據關中後,李淵制定瞭先穩固關中,再一統天下的戰略目標。武德四年,盤踞在中原的四大勢力李密、王世充、竇建德、宇文化及,隻剩下王世充與竇建德二人,而且互有攻伐。
李淵當機立斷,派李世民東出,討伐王世充。如果太早東出,中原四大割據勢力,實力太強,撈不到好處;如果太遲,竇建德穩固河北後方之後,王世充估計不是他的對手,一旦竇建德一人占據中原,實力必將大增,將會是一塊很難啃的骨頭,到時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這兩次重要時機的成功把握,足見李淵對時局敏銳的洞察力與遠大的戰略目光。

李淵劇照
第二、占據瞭有利的地盤。
長安是隋朝的國都,所在的關中是四塞之地,易守難攻。而且對於李淵來說還有兩大好處:
其一,長安是大隋的政治中心,雖然後期隋煬帝將重心往洛陽轉移,但長安仍是西魏、北周、隋朝統治階級關隴集團的老巢。李淵本身也是關隴集團的重要成員。由李淵占據關中,是這三朝遺老遺少樂意接受的。
所以,李淵在攻占長安的過程中,可謂一呼百應,沿途郡縣紛紛不戰而降。李淵從起兵之初的三萬人馬,到進攻長安時已經發展到二十萬。

李淵劇照
其二,長安在隋末動蕩中幾乎沒有遭受過戰亂破壞,人民相對安定富足,為李淵一統天下提供瞭牢靠的後方支援。
第三、李淵手下人才濟濟。
李淵在尚未起兵時就註重拉攏人才,聚攏豪傑,比如裴寂、劉文靜、長孫順德、劉弘基、殷開山、唐儉、劉政會等。李淵在稱帝不久後就公佈瞭十七人的開國功臣名單,大加賞賜。
在戰爭過程中,有大批隋朝降將,如屈突通、李靖等加入。還有高官貴族的投靠,如蕭瑀、陳叔達、封德彝、宇文士及。有敵軍降將,如尉遲敬德、程知節、秦叔寶、徐世績等。對於這些人才,李淵極力拉攏,非常愛惜,並讓他們發揮瞭自己應有的作用。

秦瓊劇照
而且李淵用人不分貴賤,在戰勝宋老生後,有人請示李淵說地位很低的徒隸是否予以嘉獎。李淵說:“戰場上弓矢可不分貴賤,立功獎賞怎麼能有差異呢,就算是黥面的罪犯,如果立功,也能封王。部曲、徒隸,凡有戰功者,一並授獎!”這樣就吸引瞭大批農民的加入,對李淵勢力的擴大起瞭積極的作用。
在統一天下的戰爭中,北方有李世民指揮,南方有大唐宗室李孝恭掛帥,軍事由李靖指揮。一南一北,一個李世民,一個李靖,均是幾百年難得的軍事天才,他們為大唐一統天下立下瞭不世之功。

任何一位開國帝王都是優秀的政治傢,都有其過人的才智與謀略,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天下更不會唾手可得。唐高祖李淵在隋末雲譎波詭的局勢中,極具遠見卓識,又有高超的手段,是一位優秀的開國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