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遊牧民族究竟是怎麼出現的 遊牧民族和漢族之間是什麼關系

遊牧民族究竟是怎麼出現的 遊牧民族和漢族之間是什麼關系

時間:2019-12-31 19:48:04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遊牧民族和漢族的關系,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傢一個參考。

匈奴、突厥、蒙古等遊牧民族在中國歷史中所占的篇幅很大,與漢族歷史相始終。不弄明白遊牧民族的來龍去脈,就很難理解今天的中國。

那麼,遊牧民族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呢?

以前很多人可能認為,遊牧民族一直生活在北方草原,所以她肯定是在草原產生的。

但現在的中外歷史學者大多都認為,在生產力很低的遠古時期,人類在草原是無法生存的,單單在草原上是無法馴化出牛羊等牲畜的,即使有瞭牲畜,也無法抵禦草原上恐怖的自然災害,所以是先有農耕民族,後有遊牧民族,遊牧民族是從農耕民族中發展出來的。

農耕民族的哪些人去瞭草原構成瞭最早的遊牧民族呢?

一,邊塞人。他們本來就在農耕地帶和草原的交界地帶生活,在遊牧和農耕之間相互轉化。如果受到嚴重剝削壓迫,可能會帶著牛羊到草原生活。

二,在農耕區活不下去的農民。每次農耕民族戰亂,就會產生難民,難民四處躲避戰亂,有一部分就去瞭邊塞和草原。

具體到中國歷史是這樣的:

第一階段,“嬰兒期”的遊牧部落。

夏商時期,中華大地上有成千上萬的部落,大的部落有幾百萬人,夏和商就是這樣的部落聯盟,小的部落隻有幾十、幾百人。這時候的中華大地與15世紀的美洲差不多。

商朝前期曾五次遷都,這說明商朝還不是一個完全的農耕國傢,商朝前期農耕技術還不算太成熟。這時的華夏大地已經有一些靠遊牧為生部落,但還沒有發展為民族。

這一時期,全世界遊牧部落的狀況都差不多。

第二階段,“少年期”的遊牧部落。

周朝建立後,周天子經常率諸侯與入侵的犬戎作戰。犬戎可能就是早期的遊牧部落瞭。

有些歷史學者發現犬戎、葷粥(匈奴人祖先)等部落在打仗時也使用戰車。這說明當時的犬戎、葷粥也並非完全的遊牧部落,隻能說是他們既從事遊牧,也從事農業。

周朝八百年,中國生產力的飛速發展,就像近代歐洲發展一樣快。到春秋時期,燕、趙、秦等諸侯國已經開始修築長城來抵禦遊牧部落的進攻。這說明遊牧部落的勢力已經非常強大。但趙國、秦國憑借一國之力就能多次擊敗匈奴等遊牧勢力,這說明遊牧部落的人數還比較少,力量比較分散。

這一時期,中亞、西亞、東歐遊牧部落的發展狀況與中華大地情況類似。

第三階段,“成年期”的遊牧民族。

統一六國後,秦朝虎狼之師大敗匈奴,趕走七百餘裡,把長城連接在一起,成瞭萬裡長城。這時候北方遊牧部落的日子就太難過瞭。

遊牧部落的人需要農耕民族的糧食、鐵器、鹽等生活用品,要麼用牛羊交換,要麼直接搶奪。秦朝建立後,兩種手段都廢瞭。為瞭生存,遊牧部落隻能變得更加強大,否則就隻有死路一條。於是,匈奴人在冒頓單於的帶領下統一瞭北方草原。

當然,遊牧部落的統一和中原王朝的統一是不一樣的。遊牧民族沒有中央集權和郡縣制,部落還在,隻是必須要聽從冒頓單於的命令。這樣的匈奴已經足夠強大瞭,能夠越過長城搶掠物資。

至此,“成年期”的遊牧民族正式形成。

這一時期,中華大地的農耕民族獲得瞭統一,逼迫老對手遊牧民族也走向瞭統一。東亞同時擁有瞭世界上最強大的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站在瞭人類文明的頂端。

同一時期,中亞、西亞和東歐的遊牧民族尚且處於“少年”時期。北匈奴西遷後,才把東亞地區先進的組織方式和科技帶到中亞、西亞、東歐,促進瞭西方的發展。

此後,突厥人西遷建立瞭很多突厥化國傢,契丹人西遷建立瞭西遼,蒙古人更是幾乎統一瞭亞歐大陸,他們一次次把東亞的先進文明帶到西方(包括中亞西亞歐洲),帶給瞭西方人苦難,也加快瞭西方的發展速度。

這樣在亞歐大陸上就形成瞭一個文化大循環:以漢人為主的農耕文明發展程度最高,發明瞭很多東西,比如四大發明,先進的組織方式,各種科學技術等,被與漢人作戰的遊牧民族學去瞭,然後隨著遊牧民族西遷,把這些文化帶到瞭中亞、西亞、東歐、西歐等。

從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到15世紀大航海時代來臨,東亞西遷瞭很多支遊牧民族,促進瞭西方發展,最後西歐崛起瞭帶著更高的科技文化重新回到瞭東方,打開瞭東方國傢的大門,在侵略的同時也客觀上促進瞭東方各國的發展。

現在正在發生的是,中國再次崛起,中國制造的商品遍及世界,中國的發展必然再次改變整個亞歐大陸。

總結:中華大地先孕育瞭世界最強大的農耕民族,然後又產生瞭世界最強大的遊牧民族,通過遊牧民族把中華民族創造的先進文化帶到西方。漢民族與遊牧民族其實是一母所生的親兄弟,一體兩面。到清朝時,遊牧民族和漢民族都被清朝征服,成瞭一傢人。

大傢也可以說下自己的看法。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