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雖然是一個貪官 但他多貪污的錢向來有三個原則
還不知道:和珅的三不貪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傢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要說到古代的貪官,那是不少的,歷朝歷代,明智的君王都會下令要整頓吏治,懲治貪污腐敗,比如明朝朱元璋,就非常厭惡貪官,也制定瞭很多刑法,令貪官聞風喪膽;比如清朝的雍正,就大力進行瞭改革,減少貪污。不過貪官是很難杜絕的,因此乾隆時期,貪污之風成行,有一個大貪官非常出名,此人就是和珅。和珅從一個小侍衛,一步步坐上瞭軍機大臣之位,深受乾隆的寵信,私下利用職權大肆斂財,最終富可敵國。然而,嘉慶掌握大權後,很快就將和珅查辦,將其賜死,還查獲瞭十幾億白銀和無數珍器。

和珅的傢產富可敵國,除瞭他斂財的方法多之外,他還特別精明,有三種錢,和珅是不會碰的,所以他為官多年,私下貪污,但乾隆都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一朝天子一朝臣,再加上當時國庫虧空,嘉慶也就容不下和珅瞭。今天,就給大傢介紹一下和珅不會貪的三種錢:
第一種:賑災之財
當時有些地方受到天災人禍,朝廷就會播出一部分銀兩拿去賑災,而賑災的錢,很多貪官都會選擇去撈一筆油水,但和珅就不會貪這邊錢。有次甘肅一年沒雨,百姓的莊稼一粒未收,旱災嚴重,乾隆就下令撥三百萬白銀去賑災,並且委任和珅去監督。和珅到瞭之後,竟然發現災銀沒有落到實處。和珅下令嚴查,揪出瞭一批貪污官員,讓他們交出瞭貪污的銀子。而且還強制甘肅官府自動捐出銀子用來賑災。

和珅在賑災方面是非常能力的,他還曾經命人往賑災的粥裡放沙子,這樣就避免不是災民卻冒充災民來領取賑災粥。
第二種:科舉舞弊之財
科舉是古代寒門進入仕途和朝廷吸收人才最重要的一種方式,從隋唐開始,科舉就是國傢非常看重的。而在科舉中徇私舞弊的事情並不少見,而這種是砍頭的重罪。和珅明白,如果貪污科舉的錢,一旦被發現,乾隆也不會再包容他。
而且和珅年少時父母就去世瞭,他和弟弟受到排擠,他也參加過科舉,隻可惜名落孫山。他深知科舉對於寒門子弟的重要性,因此也不會打這種錢的主意。

第三種:沒有把握之財
和珅身居高位,不少人為瞭升官發財,都對他投之以好,但和珅也不會所有的錢都收,和珅隻會收有把握的錢。也就是說,和珅覺得這件事他辦到,他才收。如果事情沒有辦成,他也會把錢退還,這樣贏得瞭“好碑”,反而給他的好處的人越來越多。

和珅雖然會貪很多錢,但這三種錢他絕對不會貪,因此也讓他為官30年以來順風順水,這樣的做法是非常機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