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歷史上真實的於成龍 他和電視劇演的有什麼區別
今天小編就給大傢帶來於成龍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傢有所幫助。
說到於成龍其實還是有不少的人知道這個人的,他被譽為是是天下第一廉吏,而且還是有相關的電視劇出品瞭。所以這個人是真的厲害的,那麼有的人要問瞭,這是要有多廉潔才能被譽為是天下第一呢?他被譽為天下第一廉潔到底是真的還是說假的呢?那麼真正的歷史上的於成龍又是怎麼樣的呢?下面就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

《於成龍》在央視熱播後,很多人問,歷史上真有這個人嗎?其實,歷史上真的有這樣以為人物。今天給大傢講講歷史上真實的於成龍!
於成龍是蕓蕓眾生中的一員,與我們有許多相似之處,有些硬件條件可能還不如我們。
落榜復讀生,智商平平。於成龍是明代禦史中丞於坦後人,但傢道早已中落。雖然志向高遠,偏偏考試不行,二十多年過不瞭科舉關。1639年(明崇禎十二年),23歲的青年於成龍在太原參加鄉試,結果與舉人擦肩而過,隻中瞭個副榜貢生,就是落榜生中基礎比較好的,可以免費到國子監復讀。
不久明亡清興,一耽擱又是幾年。清朝恢復科舉之後,於成龍又考瞭幾次,仍然考不上。終其一生,他的最高學歷還是落榜復讀生。後來當瞭大官,在一些重要場合,禮儀規定必須寫明職務級別和學歷。這項規定對他來說無異於羞辱,等於舉著牌子告訴所有人:我不但學歷低,還是“偽”學歷。局勢穩定後,官場中人普遍高學歷,低學歷低人一等,當事人當然自卑。
不過於成龍就幸運地遇上瞭好領導,而且不止一個。在清朝官場腐敗成風的情況下,這是他莫大的幸運。他遇到的金光祖、張朝珍等幾位開明領導,都能夠慧眼識人,舉賢任能,對卓爾不群的於成龍高看一眼、厚愛十分,順境中大力提攜,逆境中全力保護,終使於成龍戰勝困難,大器晚成,步步高升。
在清代官場中,於成龍本人的任職條件很差,至少有三大缺陷。
首先是學歷很低,以明朝低微的副榜貢生資格,在改朝換代後的清朝做官,根本不能與人傢狀元及第的學霸相提並論,自然沒有多少人能看得起。其次是年齡太大,於成龍任羅城縣令時,已經45歲瞭。這是一個即將步入老年、對仕途十分不利的年齡,嚴重地制約著今後的發展空間。同樣的清代官員,人傢年羹堯31歲時就是四川巡撫,蔣益澧34歲任廣東巡撫,馬齊35歲任山西巡撫。而典型的官二代嶽(其父為陜甘總督嶽鐘琪),26歲時即任山東巡撫。與他們相比,45歲才任縣令的於成龍堪稱叔叔輩人物,毫無競爭性可言。第三是沒有靠山。出生在呂梁方山縣的偏僻山區,既非皇親國戚,也非豪門富商,社會關系簡單,與達官貴人八竿子也打不著,活脫脫泥腿子農民一個。就這個樣子,想在清代官場有所作為,如果沒有特殊的操守,沒有貴人的扶持,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幸運的是,於成龍不僅有著與眾不同的廉能表現,而且遇上瞭幾個好領導。需要說明一下,這裡所說的“好領導”是相對而言的,主要是指對於成龍的關照與厚愛。

於成龍為什麼如此成功呢?
主觀上,與人民緊緊相擁。於成龍書讀得很多,加上祖先的影響。儒傢倡導的“民本”思想、“為生民立命”的價值取向,是他人生的基本信念。“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明末的腐敗和明末清初的戰亂,讓他對人民的苦難抱有深深同情,堅定瞭他的使命感。正因為如此,當有人勸他別去羅城找死,暗示他副榜貢生前途有限,不值得拼命,他一抒胸臆,解釋瞭別人的疑問:科舉制發明之前就沒人做大事嗎?我去羅城不求富貴溫飽,隻求“天理良心”,老百姓活得好一點。
他賣掉房產湊齊路費,毅然赴任。“與民相愛如傢人父子”,寧願吃糠咽菜,也不拿他們一個子兒。深入虎穴臥底,與土匪稱兄道弟,然後從重從快活埋瞭匪首。所到之處,無不迅速恢復秩序,人民安居樂業。——正所謂“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康熙帝稱他是“天下廉吏第一”,至今人們還把他同“清官”等同,其實這是不全面的。於成龍不但清廉自愛,而且大有作為、善於作為,施政目標始終是保土安民,代表和維護瞭最大多數人的利益,人民性清晰。因此,於成龍的“得票率”自然高於曾國藩、左宗棠。
客觀上,於成龍趕上瞭千載難逢的大時代。1661年(順治十八年)是中華民族的重要時間節點。這一年,康熙皇帝登基,中國古代文明的黃金時代開啟。同樣也在這一年,老書生於成龍當上瞭羅城縣令,幸運地趕上瞭大時代的特快列車。
“察吏安民”四個字正是康熙皇帝的執政理念,直指時弊,順應民心,符合時代要求,契合於成龍這類有抱負的知識分子的人生追求。康熙帝圍繞安民從嚴治吏,多次說“朕事事以百姓為念”。對這樣的君主,於成龍沒有理由不忠誠。而他的忠誠不是說在口頭上、寫在文件裡,而是體現在保土安民的實際行動上,甚至願意付出生命。

他的忠誠還表現在胸懷坦蕩,不揣摩上意,隻要對社稷蒼生有益的事就大膽去做。在兩江總督任上,於成龍請求皇帝破格提拔與自己同名同姓的愛將、同樣廉潔有為的小於成龍。康熙帝力排眾議加以支持,最終小於成龍也成為名臣,貢獻多多。假如沒有志向的一致和心靈的默契,這樣的故事不可能發生。
於成龍去世後,康熙帝還向人打聽他的事跡,並且感慨說:“居官如成龍,能有幾耶?”其實,經過一個甲子的努力,康熙的清官能吏隊伍蔚為壯觀,除瞭兩個於成龍,還有張伯行、范承勛、格爾古德、趙申喬、彭鵬等等,名單很長很長。沒有這樣一個名單,就沒有康乾盛世;沒有康熙這樣志向高遠的卓越政治傢,就沒有這份名單,兩者互為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