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紀年是什麼?中國的紀年方法應不應該改變?
嗨又和大傢見面瞭,今天小編帶來瞭一篇關於中國紀年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歷史就像是一個坐標系,橫軸代表著空間,豎軸代表時間。在歷史學還沒有成熟的年代,人們還沒有紀年的意識,因此那個時代的歷史記錄就不是那麼的準確瞭。在人類早期沒有紀年意思,隻能通過記錄特別的天象來表示個別的年份。

國人暴動:中國有紀年的開始
中國古代的紀年有有天幹地支紀年、年號紀年、王位紀年等。官方史書一般采用年號紀年和君主紀年。中國有具體的紀年日期是從西周的共和開始,也就是前841年開始。從共和元年到西漢初期,中國采用的紀年都是君主紀年,如《春秋左傳》就是嚴格按照君主紀年為線索編撰的史書。在西周時期,周王是各國歷史紀年的共同標準,但是到瞭春秋戰國時代,周王衰落,列國史書均以本國君主為紀年線索,因此導致各國歷史紀年會出現一些混亂。在秦國統一六國後,這種現象得以終止。

《春秋》中的君主紀年
從漢武帝開始,中國就開始采取瞭年號紀年。不過從漢武帝到明朝之前,這個年號紀的更替有很大的隨意性。皇帝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歡任意更換年號,比如武則天曾經用瞭18個年號,她在位時間卻不足20年。唐高宗用瞭14個年號,漢武帝用瞭11個年號等。明朝時期,一般一個皇帝隻用一個年號,這就使得年號相對規范些。目前日本依然采用著年號紀年。

唐朝皇帝年號
但是中國古代的紀年都有一個缺陷,那就是使得整個時間被分成瞭很多小段,難以形成一個統一的時間軸。在這個紀年方式上,中國古代和其他一些國傢存在著差距。世界大多數國傢都是采取通史的方法紀年,也就是在本國歷史上選擇一個特殊的時間點作為元年,然後整個時間軸就按照這個順序記錄下來。

如古希臘曾經以神話中的世界被創造的那一年作為紀年元年(前5598年)。亞歷山大之後的希臘化各國,采取第一屆奧運會召開時間(前776))作為紀元的開始。巴比倫王國采用納波納沙爾登基的時間(前747)作為紀元的開端。羅馬采用羅馬建成的時間(前753年)作為紀元的開始。俄國古代采用“創世紀年”,將前5508年作為“創世紀年”的元年。
近代以來,世界許多國傢都采取過一些特別的紀年方法。如印度曾經將公元78年作為印度歷史的元年。韓國曾經將傳說中的檀君建國時間(前2333年)作為紀年的開始。西亞北非國傢目前很多都將穆罕默德出走的公元622年作為元年。
那麼目前在世界上廣泛使用的公元紀年是怎麼產生的呢?在歐洲中世紀,基督教統治瞭歐洲。公元535年,著名的教會歷史研究者狄奧尼修斯推斷耶穌是在羅馬754年誕生,於是將這一年定為基督元年。後來這種紀元方式被世界廣泛使用,翻譯到中國,就將基督便成為“西元”或者“公元”。公元元年就是基督誕生的這一年。

基督紀年已經成為瞭全球通用,但是這畢竟是西方國傢文化霸權的產物。基督紀年對於各國來說,十分不合理。例如,耶穌元年,把中國化為公元前和公元後,沒有任何意義。中國歷史上也試圖采取自己的通史紀年。孫中山成立中華民國時,就號召使用“黃帝紀年”,將前2697年定為黃帝元年,以此類推,1912年就是黃帝4609年。不過黃帝到底在哪個年代,人們無法研究,這個紀年也難以實行。後來中華民國采用的是國傢紀年。

小編認為,基督紀年的方法已經不適應於全世界,應該重新采取一種新的紀年方法。小編認為可以將公元前的3500年定為紀元的開始,之前的歷史就是史前,之後的就是人類文明開端。前3500年左右,古埃及和兩河流域開始進入瞭文明時代,隨後印度、中國、希臘也相繼進入文明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