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宦官一開始不是太監,宦官是怎麼一步步流行起來禍國殃民的?

宦官一開始不是太監,宦官是怎麼一步步流行起來禍國殃民的?

時間:2020-01-03 08:03:05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宦官是怎麼一步步流行起來禍國殃民的?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宦官,一般而言是指為皇帝或者是一些大傢族所驅使的仆人,當然,宦官也就是後來的太監。

但是,在這個人事設定之初,也不隻是指閹人。那個時候,說是宦官,倒不如說是門客,一般的傢裡有當官的或者是想要在仕途上有所建樹的人,都會養上那麼幾個門客替他們處理私事。而這些門客,接受瞭主人傢的饋贈、招待與供養,自然就會全心全力的替主人傢辦事。

然而,這樣的人,他們所擁有的權柄卻是很大的。所以說,如果他們想要做一些什麼不利於傢族、國傢,不利於自己主人的事情,是非常容易的。

比如:大傢都知道的三國赤壁戰爭,其實,就是因為漢朝後期的分裂,而其中,造成分裂的原因正是皇帝身邊的一個宦臣。這時的宦官,因阿諛奉承而受到信任,因趨炎附勢而觸及政事,導致逐漸掌握瞭朝政實權,甚至是軍國大權。最終,泱泱大國卻葬送在一介小小宦官之手,這是何等的可悲可嘆。

要說後來宦官的發展,其實,大多是因為一種刑罰,用器具對人的身體進行瞭不可逆、不能恢復的創傷,而這樣的事情在明、清時期最多。另一種是因為越是富貴人傢,越怕傢裡的妻妾與外人私通,但是,傢裡又不能沒有伺候的人。所以,就漸漸興起瞭用被閹割之後的人來服侍。

像這樣的貴族之中,皇帝便是其中之最,在他們看來,這樣的人地位不僅十分低下,傢裡也沒有什麼可以牽掛的。而在皇帝的世界裡,他們所面對的不論是後妃還是朝臣,個個都有自己的考慮,自然不會全心全意為他服務,更不肖說朝臣之間的互為朋黨。

所以,宦官的出現,剛好滿足瞭皇帝生性多疑的性格,他們也一躍成為瞭皇帝最信任的人,甚至於,很多旨意都是由貼身的太監進行保管的。說到歷史上的宦官,最著名的就是明朝,此時期的宦官多被君主重用,而他們也甚器塵上,公然侵奪國傢的行政權力,使得群臣屏息,惡跡昭彰,朝野怨憤。

他仰仗著皇帝的信任,私下培養瞭自己的勢力。而為瞭清除異己大起牢獄,更是宦官當政的典型人物。都知道,魏忠賢狠毒殘忍,殘害忠良,打擊異己,這些在史料上可謂是罄竹難書,絕對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大壞蛋。而且,還遇到瞭天啟皇帝這麼一個木工技術超群,政治智商卻非常低下的主子。

這君臣主仆,可謂是“完美搭檔”,一句“九千九百歲爺爺”,足以說明當時明朝的政治有多荒唐!

除此之外,還有秦朝的趙高,他可以說是宦官史上最為傳奇的人物瞭。憑借一介宦官,硬是做到瞭宰相的職位,但是,他卻忘瞭自己身為宰相的職責。在秦始皇死後,他發動沙丘政變與丞相李斯合謀偽造詔書,逼秦始皇長子扶蘇自殺,另立幼子胡亥為帝,是為秦二世,並自任郎中令。

他在任職期間,獨攬大權,結黨營私,使得秦朝的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208年,趙高又設計害死瞭李斯,並繼之為秦朝丞相。第三年,他迫秦二世自殺另立子嬰為秦王,不久後,便被子嬰設計殺掉誅夷三族。因為趙高的種種行徑,使得秦朝的暴虐色政達到瞭瞭頂峰,從而加速瞭它的滅亡。

然而,更有名的便是慈禧太後身邊的大紅人——李蓮英,這是有名的雙面人物。在對著主子慈禧太後的時候,絞盡腦汁討其歡心,但是,對於身份地位不如他的人,卻是十分兇殘。在慈禧太後幹政的日子裡,他也是紅極一時,滿朝的文武百官,多數都要對其俯首稱臣。

這其中,那些膽敢質疑他的人,都被他用各種手段鏟除瞭,那些阿諛奉承的人,不管是為瞭權勢、為瞭財富還是為瞭自保,都不得不尊一聲千歲爺。

但這也隻是其中少部分的宦官,畢竟,不是所有宦官都那樣好命。而比較低等的一些宦官,一入宮門便再也沒有出來的機會,最終,隻有老死宮廷。甚至,有些宦官因為沖撞瞭某些個貴人,直接被誅殺,他們的命可真是一點都不值錢。就連那種老老實實本本分分的宦官,也隻能從事最低等最下賤的工作。

所以,宦官的發展和他們所跟隨的主子有很大的關系,他們本身不需要有多大的價值,隻需要做好權貴的附庸,替他們做到想做的事情,之後,他們的身份地位就唾手可奪瞭。甚至,在古代大臣們結交傳遞信息,或者一些身份低下的人想要與權貴攀談,都是要通過宦官之手。

因為,一來身份低下的人,不夠資格和權貴說話,隻有通過宦官來傳遞信息。再者,那些大臣或是其他的一些主子,也可以通過其奴仆得到很多有用的消息。

本來,宦官與朝臣是各司其職,宦官的職責在於伺候主子的喜怒哀樂,而朝臣的職責則在於要做君主的良師益友。但是,由於宦官的奴顏婢膝,以及他們對君主的蠱感,使得君主以為朝臣的處事之道也應當和宦官一樣。於是,士大夫也逐漸變得與宦官一樣諂媚無骨,終究使得“一世之人心學術為奴婢之歸者”。而忠肝義膽,剛直不阿之人,也隨之絕跡瞭。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