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偏心母親武薑與兒子為敵,最後為何還留下千古美名?

偏心母親武薑與兒子為敵,最後為何還留下千古美名?

時間:2020-01-03 20:28:08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跟著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武薑。

武薑,是申侯之女,她嫁給瞭一位十分有能力的國君,即鄭武公。我們在春秋時期的文獻中,經常會見到名字帶有“薑”字的女性,這個字表明她的娘傢姓薑,另外一個字,則大多是他夫君的謚號。

鄭國夫人產子,本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然而,因古代人的封建迷信思想作祟,這樁喜事被蒙上瞭一層陰影。武薑生產的時候遇到瞭難產的情況,胎位不正,胎兒的腳先出來。女人難產是一件很受罪的事,即使以現代的醫療條件而言,遇到難產的孕婦都可能會有生命危險,更何況是春秋時期瞭。那個時代並沒有剖腹產,所以,在這樣的關鍵時刻,作為母親隻能忍受痛苦。

對武薑而言,她恨這個孩子的理由,不僅因為難產給她造成瞭巨大的身體痛苦,還因為封建迷信思想對她的思想造成瞭消極的影響。封建迷信思想在現在看來,是不可取的,然而,在春秋時期,卻是主流思想,古人無法解釋難產這種自然的生理現象,而會主觀臆斷地產生排斥的心理。腳先出來的孩子會被稱為“寤生”,就是倒著生的意思,不僅如此,難產的孩子還會被人們扣上“不吉不孝之子”的帽子。

寤生出生時的難產事件,在他和母親之間形成瞭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武薑的厭惡之情油然而生,讓母子之間的感情產生瞭隔閡。

如果沒有對比的話,人與之間的隔閡和恨意,就不會那麼強烈。武薑又懷孕瞭,而這一次的生產十分順利,產下的兒子也是唇紅齒白,十分可愛,不像寤生那樣,呱呱墜地之時就瞪著大眼珠子,怪嚇人的。正因如此,武薑格外寵愛小兒子姬段。

武薑無時無刻不在想著,要為自己的小兒子姬段爭取更多的利益。她“亟請於武公”,屢次向丈夫請求立姬段為太子。這在春秋時期是違背“禮法”的行為,上一個違背“禮法”、廢長立幼的人就是周幽王,有他的事例作為前車之鑒,鄭武公哪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倘若貿然行事,必會造成鄭國的動蕩不安,自己的稱霸事業也會付之東流。鄭武公是英明的人,每當武薑和他提起此事,他都果斷地拒絕瞭。最終,寤生被立為太子。他即位後,是為鄭莊公。

武薑和鄭莊公,這母子二人自此更是離心離德、漸行漸遠瞭。面對著無法挽回的局勢,武薑仍舊不甘心,她一而再再而三地為小兒子姬段索取封邑。

首先,武薑索要的是,鄭國的戰略要地“制”。此地是嚴峻險要的邊境要塞。本來虢國據守在“制”,但因虢公不修道德,所以被鄭國滅掉瞭。鄭莊公拒絕母親索取的理由是,讓姬段去這麼危險的地方實在是不妥。鄭莊公又表示,如果索要其他地方,他都可以同意。

結果,武薑又為姬段索要“京”。“京”是鄭國最重要的封邑,因為它是鄭國的重要經濟來源。此時許多大臣都表示反對,但鄭莊公認為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之前已經許諾瞭,那麼就不能反悔。於是將“京”給瞭姬段。

自此,姬段自稱“京城大叔”,修整城池的規模眼看就要超越鄭國都城瞭。此時的姬段,儼然與鄭莊公形成瞭“二王並立”的對立局面。

一般來說,解讀這段歷史之後,人們會得出兩個不同的結論:第一個是鄭莊公確實既孝順母親,又關愛弟弟,他一直以包容之心對待他們,直到姬段大肆“作死”,他才忍無可忍;第二種是鄭莊公其實是一個心機極深的謀略傢,他故意放任自己的母親和弟弟,其目的就是縱容此二人的謀反之心,最終讓自己動手除掉他們的行為名正言順。

鄭莊公此舉,是真心實意也好,是心機設局也罷,我們暫且不談。事已至此,母親武薑應該是心滿意足瞭,她寵愛的小兒子有瞭如此權勢,她的偏愛之心暫時得到瞭滿足。

然而,姬段卻不知內情,以為哥哥鄭莊公並沒有什麼本事,他產生瞭取而代之的想法。他借口修城池,將士兵聚集起來,準備偷襲鄭國。武薑更是準備作為內應,打開城門迎接姬段的到來。鄭莊公得知此事後,終於忍無可忍,決定動手先發制人。最終成功“克段於鄢”。

值得一提的是,鄭莊公在作戰期間,屢次可以痛下殺手除掉姬段,但最終選擇瞭放他一條生路。

鄭莊公把母親武薑安置在城潁,並發誓“不及黃泉,無相見也”。說瞭狠話後,他又後悔瞭。便在潁考叔的建議下,挖瞭一條隧道,表示自己已經到瞭“黃泉”,並最終與母親武薑相見,“遂為母子如初”,此事傳為千古美談。

這一幕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甚至連武薑也沒有預料到鄭莊公竟然不計前嫌,原諒瞭自己。

無論此事是“亡羊補牢”,還是“粉飾太平”,都不重要瞭,重要的是這種美好的結局,承載瞭人們美好的願望。由此可見,你所厭惡的事物,也會有對你有利的一面。用辯證的觀點來看待問題,世界自然會大不一樣。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