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李世民納堂嫂入宮想炫耀一番,大臣的一番話嚇得他趕緊把人送瞭回去!

李世民納堂嫂入宮想炫耀一番,大臣的一番話嚇得他趕緊把人送瞭回去!

時間:2020-01-04 12:47:28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今天小編就給大傢帶來李世民納堂嫂的故事,希望能對大傢有所幫助。

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將兄長李建成、四弟李元吉誅殺,李淵被迫退居太上皇,李世民登基,是為唐太宗。李世民為瞭杜絕後患,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兒子全部誅殺。當清理二人的傢眷時,李世民想到瞭他的四弟妹、李元吉之妻楊氏。最終,李世民公開將楊納入後宮,史稱楊妃,後來還為李世民生下第十四子李明。

李世民之所以要這麼做,一方面是因為楊氏相貌出眾,讓李世民頗為心動,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楊氏出身隋朝宗室,李世民借此向隋朝舊臣示好。

李世民納弟妹為妃,在現在看來,有悖人倫。但在隋唐年代,這種事並不違和,而且李世民有鮮卑血統,繼承兄弟的妻妾也不奇怪。實際上,李世民不止納瞭弟妹入宮,還曾納瞭一位嫂子,不過最後聽瞭大臣的委婉提醒,又將這位嫂子放瞭回去。這位嫂子就是李世民的堂兄李之姬妾。

唐高祖李淵的祖父名叫李虎,是西魏名將,李虎少年成名,後來追隨宇文泰平定叛亂,封太尉,成為西魏八柱國之一。李虎生有八個兒子,其中第三子名叫李,第七子名叫李蔚。李就是李淵的父親,而李蔚是李淵的七叔。李蔚有個孫子,名叫李,和唐太宗李世民同輩。為理清李氏傢族的關系,小編畫瞭一份人物關系草圖:

李璦是李世民的堂兄,他比李建成大3歲,比李世民大8歲,他們是同一個曾祖父的。可能因為年齡和李建成相近,而李建成又是太子,是未來大唐的皇帝,所以李璦一直和李建成關系較好。李淵稱帝時,對傢族的宗親都較為照顧,不僅追封李璦的父親為濟南王,還封李為廬江王,在朝中擔任刑部侍郎。

武德四年,名將李靖攻打蕭銑,李璦隨行,隻可惜李璦生性膽小怯弱,沒有立下什麼功勛。後來,李淵派李璦擔任幽州都督,鎮守幽州。《舊唐書》雲:

朝廷以瑗懦曌,非邊將才,遣右領軍將軍王君廓助典兵事。

也就是說,李淵雖然對堂侄李璦委以重任,但也知道李璦性格怯懦,並非將帥之才,所以給他配瞭一位大將輔佐,此人就是王君廓。

王君廓是唐朝初年的名將。在《興唐傳》《隋唐演義》等小說中,有一位英雄,人稱“大刀王君可”,此人後來成為瓦崗寨五虎上將第二名,手持大刀,曾斬殺隋朝“四猛”之一的鐵槍將來護兒。王君可雖然是文學形象,但他的歷史原型就是王君廓。這也可以從側面說明,王君廓卻非泛泛之輩。

李璦在王君廓的輔佐下鎮守幽州,擁有十萬兵馬,實力不容小覷。在幽州期間,李璦和王君可推心置腹,並且還結成瞭親傢。

武德九年,玄武門之變爆發,李建成身死。因為李璦一直支持李建成,李世民怕李璦舉兵謀反,立即以李淵的名義下旨召李璦進京。李璦害怕李世民報復,擔心自己有去無回,於是在王君廓的慫恿下,起兵謀反。

李璦最終被王君廓暗算,李璦剛一起兵,就被王君廓出賣,王君廓將李璦活活勒死,用李璦的屍體來邀功。因此,李璦成為叛賊,而王君廓暫時成為“忠臣”。(王君廓後來因為驕縱不法,被李世民治罪,逃到突厥,半路被野人所殺,這是後話。)

公平地說,若無玄武門之變,若李建成最後登基,李璦的命運或許大不相同。隻是,面對李世民,李璦內心忐忑,因此才起兵造反。作為“叛臣”,李璦並不冤枉,因此李璦之死,也並不令人惋惜。

隻是,李璦死瞭,留下瞭一位小妾,被押往京城。這位妾室長得非常秀美,她本出自良傢,後來嫁給一個軍戶做妻子。李璦殺瞭那軍戶,奪軍戶之妻留在身邊,納為姬妾。也就是說,這位姬妾,是李璦“殺其夫而納之”。隻是,李璦平時非常寵愛這位小妾,把她當正妻看待。

李璦死後,小妾命不由己,李世民看這小嫂子長得漂亮,便納入皇宮,近身伺候。

貞觀二年十二月初十,李世民閑來無事,召見黃門侍郎王珪,二人閑聊,李世民便讓一位美人在旁邊服侍自己。王珪非常有些尷尬,李世民指著這位美人說:

“她本是我那堂兄李璦的妾室,李璦兇殘暴虐,殺瞭她的夫君,將他納為姬妾。我看他可憐,就納入後宮瞭。”

李世民說話的語氣,不是同情,也不是憐愛。反而是一種“她身陷囹圄,我救她於水火”的洋洋得意。王珪聽完,深感不安,連忙起身問李世民:

“李璦殺別人的丈夫,奪別人的妻子,陛下覺得這樣做對不對?”

李世民聽完淡淡地說:

“殺人而取其妻,卿何問是非?”

即:他殺瞭別人,奪瞭別人的妻子,怎麼還要問是對是錯?意思是,很明顯是錯的呀,這還用問嗎?

接下來,王珪說瞭一段讓李世民深思的話。王珪說:

“昔齊桓公知郭公之所以亡,由善善而不能用,然棄其所言之人,管仲以為無異於郭公。今此美人尚在左右,臣以為聖心是之也。”——《資治通鑒》

李世民聽完這段話,內心十分震驚,不自覺占瞭起來,瞳孔睜得很大,面色慚愧,他從來沒有想到這個道理。思忖片刻,李世民連忙送這位女子出宮,讓她回到自己的父母身邊,而且崔人趕緊安排此事,一刻都不能耽誤!

王珪的那段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能讓李世民如此震驚,而且立即將美人送走?

這段話直接翻譯,意思是:春秋時期,齊國滅掉瞭郭國,齊桓公在總結郭國為什麼會滅亡時說:“郭國的君主郭公喜歡良言,但不采用,所以郭國才會滅亡。”但管仲認為:“齊桓公屢次拋棄進良言的人,和郭公沒什麼兩樣!”也就是說,人都有雙重標準,你看到別人的問題,卻很難看到自己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換句話說,王珪是在委婉地提醒李世民:“陛下你這是雙重標準,李璦殺瞭別人,奪取別人的妻子是不對的;你殺瞭李璦,讓李璦的小妾來服侍你,你就是對的瞭?”

李世民以明君自詡,王珪的話直擊他的心靈,他焉能聽不出王珪的意思。所以,立即安排人快把美人送走,否則自己和叛賊李璦有何區別?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