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少磕一個頭被扣一年工資,最慘的卻是告狀的那個!
今天小編給大傢帶來左宗棠的一個小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現代人被扣工資的原因,豐富多樣。可能是請假少瞭全勤,可能是在工位上打瞭瞌睡,可能是遲到、沒按時完成工作等等。古代也有職場,朝堂就是大型職場心計聚集所,翻看一些歷史名臣被扣工資的情況,也能總結出適應現代社會的職場真理來。

左宗棠的經歷就是《清宮職場生存手冊》的一個縮影。眾所周知,左宗棠不是以進士身份進入朝堂的,這件事常常被李鴻章拿出來說。但左宗棠能辦實務,所以他還是和李鴻章、曾國藩、張之洞一起並列“晚清四大名臣”,證明瞭學歷不是升職的唯一途經,辦好事才叫王道。
而左宗棠身上還有一件趣事,更佐證瞭辦實事的重要性。光緒十年(1884年),左宗棠已經是73歲的老人瞭,身體遠不如年輕時健壯。這一年光緒帝辦生日,按慣例,所有臣子都該去乾清宮為光緒帝祝壽,這跟光緒帝有沒有實權扯不上關系,純粹是皇傢需要威嚴體統。

皇帝辦壽,禮儀自然耗時長、而且復雜。左宗棠是大學士,文官們都會以他為領頭,所以左宗棠按理應該做好表率。問題是那會兒左宗棠身體很不好,反應慢瞭些,跪瞭幾次、磕瞭幾個頭就開始感覺頭昏、腰腿酸痛瞭。結果當時的跪拜儀式上左宗棠“失禮”,少磕瞭一個頭。
本來也不算什麼大事,畢竟他都年過古稀瞭。但有人卻不肯放過這一點,此人就是理藩院尚書延煦。延煦參瞭左宗棠一本:“國傢優禮大臣,宗棠被恩尤重。縱捐頂踵,未報萬一,乃躬履尊嚴之地,絕無誠敬之心。如曰遘疾,曷弗請假?而必故亂班聯,害禮負恩,莫或斯等!”

意思是說,朝廷給大臣們優厚的福利待遇,左宗棠拿到的福利不少,就算赴湯蹈火也難報答皇恩萬一。皇帝生日這麼重要的事情,他居然也在正式場合失禮,如果說是身體不舒服,為什麼他之前不請假呢?非要到大夥面前來帶個壞頭,實在是擾亂朝廷禮儀綱紀,相當過分。
奏折遞上去後,慈禧十分為難。延煦姓愛新覺羅氏,向來為人剛正,習慣“路見不平寫折子報告”,這回他也不算針對左宗棠個人,隻是針對規矩辦事。隻是他用詞未免太厲害,不但說瞭上面那些話,還提出左宗棠“不由進士出身”、朝廷破例優待他,他卻日漸驕傲,以至於“蔑禮不臣”等等。

這“不臣”兩個字很嚴重,安到誰頭上就是講誰有反叛之心。慈禧知道左宗棠肯定沒這份心思,就把恭親王喊過來商量。恭親王知道太後心意,趕緊建議把折子“留中不發”,等事情過去就好瞭。誰知,醇親王看不過去,也上折子,參延煦小題大做,誇大事實,人品很不行。

事情鬧大瞭,慈禧隻好各打五十大板,以延煦“語過當”為由將他革職留任,左宗棠就“罰俸一年”(扣一年工資)。看起來,左宗棠還是沒虧,延煦受的處罰比他重多瞭。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在職場上,能力才是讓自己不倒的“王牌”,不管延煦出於什麼心理告左宗棠一狀,以當時的形勢,他會敗下陣來都是註定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