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三個半”聖人是哪些人?為什麼曾國藩隻算半個?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歷史上的“三個半”聖人是哪些人?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古往今來在中國的歷史上出現過許多的聖人,“聖人”是指知行完備、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無限存在,才德全盡謂之聖人。但是為何都說中國的歷史上隻有三個半的聖人,今天排小編就來為大傢介紹一下中國歷史上三個半聖人,為什麼是三個半聖人呢?一起來看看吧!

1、儒傢的創始人孔子
提到聖人,毋庸置疑大傢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孔老夫子。這位風靡於全球的孔子在中國歷史上三個半聖人它可以是唯一一個引領中國兩千年的人物,在所有的思想傢中他的思想在全世界范圍內是傳播最廣泛的一個,在很大的程度上他是第一個提出在人人都應該接受教育理念的思想傢,就像大多數人一樣其重要的思想是在去世之後才得到重用的,做為聖人之一的孔子便是其中的一員。

2、心學創始人王陽明
其實不瞭解王陽明的朋友們肯定會問為何第二位聖人不是亞聖孟子,其實王陽明先生成功創建瞭心學,他也是軍事傢和思想傢,提出瞭偉大的“知行合一”學說。他創立瞭心學的學派,算是聖人三不朽中的立德。他是一介書生卻平定瞭寧王朱宸濠的叛亂,還多次剿匪,其學術和相關的思想還被傳到瞭日本、朝鮮等國傢,對我國的文化和思想發展產生瞭極大的推動作用,對東南亞以及日本也影響極大。他本人也是相當具有人格魅力的,學生數量比較龐大,深受後人喜愛。日本的“軍神”東鄉平八郎說:一生伏首拜陽明。

3、足智多謀的諸葛亮
臥龍先生給大眾的印象大多數都是來自於文學作品《三國演義》,其實真實歷史上的諸葛亮也是這樣有魅力的。諸葛先生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他的治國理念帶領蜀國欣欣向榮,成為越來越繁華富庶的國傢,而他的軍事謀略也讓多次與他國的戰役取得勝利,在一些勝負懸殊的戰役中也能不落於下風。所以他被後世的人成為“謀聖”,也是智慧的象征瞭。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4、曾國藩(半個聖人)
單單和上面的聖人比較起來還是有比較的話,曾國藩還是有著很大的差距的,他當官確實是沒問題,官場上有著比較高的地位,也讓清王朝更加繁榮,但是歸根結底他是一位政客,也有一些缺點,所以不能算是完全的聖人,隻能說半個瞭。
他的學問對現在沒有很深的影響,他的名聲也並沒有深入每個人的心裡,但是我們會發現,前三個人仿佛天生就有這樣的天賦,靈光一現想出流傳至今的理論和事跡。但曾國藩卻不是個天才,可以說他是個地才,他用後天的努力來彌補先天的不足,終極一生都在勤奮學習中度過,直到晚年依然不忘做學問學習前人的智慧。他的治國理念影響晚清的政治格局,而在當時那樣的國際大環境下,雖然沒有扭轉乾坤的能力,但也延緩瞭事態的發生和降低瞭事情的嚴重性。在洋務運動中,他提倡建瞭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瞭學堂,翻譯瞭西方的先進理論,安排瞭第一批留學生。
洋務運動雖然沒有從根本扭轉晚清的局勢,但是也為後來的崛起奠定瞭基礎。他寫下的學術著作在現代依然是有借鑒意義的,而他刻苦學習彌補先天不足的精神也是現代學習的榜樣,無愧於一個半聖的稱號。
總結:
“聖人”這個詞語最初出於對“至善”“至美”的人格追求,所以聖人的原意,是專門指向完美的。《左傳.孫豹》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立德”,即樹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即為國為民建立功績;“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見的言論。此三者是雖久不廢,流芳百世的。所以說,我國歷史上能夠做到三不朽的聖人隻有三個半,分別是孔子、王陽明、諸葛亮和曾國藩(半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