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功赫赫的秦國大將蒙恬,最後為何被賜死?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蒙恬的故事,今天給大傢帶來瞭相關內容,和大傢一起分享。
蒙恬,一位曾經北擊匈奴、收復失地的名將,可就是這樣一位曾經威震邊疆、立下赫赫戰功的一代名將,卻為何最後會落得個被朝廷賜死的下場?如此慘淡的結果,其中又有哪些隱秘的原因呢?
劇照|電視劇《神話》中蒙恬的形象
撥開歷史的迷霧,尋找歷史背後的真相,讓筆者來為您一一講述其中緣由。
一生忠於秦皇,公子扶蘇的堅定支持者
蒙恬所在的蒙氏傢族曾為秦國開疆拓土立下汗馬功勞,蒙恬的祖父蒙驁與蒙恬的父親蒙武均為秦國赫赫有名的一代戰將,都是秦王的堅定支持者,
而蒙恬也不例外,他不但對始皇忠心耿耿,而且也是秦始皇最信任的一位將領
,獨領30萬秦軍精銳,為秦始皇鎮守北境。
也正是因為他對於秦始皇的極度瞭解與忠誠,導致瞭後期當趙高和李斯篡改秦始皇遺詔、另立胡亥為帝之時,便不得不將其除掉,
要知道,如果等這位手握重兵的大將軍知道瞭他們的驚天的密謀,那他們的後果可想而知
,而且他們所要廢掉的公子扶蘇,恰恰是胡亥的最大競爭者,也是秦始皇最後真正所立之人。

秦始皇生前曾把扶蘇派到蒙恬軍中擔任監軍,
其目的就是為瞭鍛煉扶蘇,並讓自己這位心腹大將好好輔佐自己的繼承人,蒙恬自然明白皇帝的意思,因而他也就成為瞭扶蘇最為堅定的支持者
,如此一來,想要陰謀奪權的趙高胡亥等人就必然要除掉蒙恬這個強勁的“對手”瞭,因此才會有後來趙高假借秦始皇詔令,賜死公子扶蘇以及大將蒙恬之事。
趙高的記恨,可怕的復仇
其實當胡亥順利稱帝後,曾經有猶豫過是否要放過蒙恬,畢竟他可是秦國的一大柱石,北擊匈奴、威震邊境的一代名將,
要是將這樣一位赫赫的將軍處死,那對自己以後的統治也是一大損失,而且扶蘇已死,他的皇帝身份已經是既成事實瞭,再去殺死蒙恬也沒有瞭意義
,加之宰相李斯也為這位曾經的學生求情,秦二世胡亥一度考慮赦免蒙恬。

但是,他遭到瞭一個人的強烈反對,他便是這場“篡改遺詔,另立胡亥”陰謀的主要策劃者,一代奸臣——宦官趙高。那為何趙高一定要置蒙恬以及蒙氏傢族於死地呢,這是因為蒙恬的弟弟蒙毅曾得罪過趙高,當初胡亥向秦始皇舉薦趙高之時,
蒙毅曾力勸秦始皇處死趙高,雖最終胡亥並為被處死,但趙高也深深記恨上瞭蒙毅以及蒙氏一族。
趙高是何許人?相信大傢也清楚,如今的他已然是咸魚翻身,成為瞭秦國朝政的實際掌控者,
以他陰險狡詐,睚眥必報的性格,必然是不會放過身為蒙毅胞兄的蒙恬瞭,他甚至要讓整個蒙氏滅
族,這是他向蒙氏傢族的復仇,因而他才會執意讓秦二世下令賜死這位威震天下的戍邊大將軍。
《神話》中胡歌所飾演的蒙毅
蒙氏顯貴,是趙高胡亥掌權的一大阻礙
蒙傢在秦國地位顯赫,可謂是王族之下的第一傢族。
蒙恬祖父蒙驁曾經伐韓、攻燕、取魏國城,官至上卿;其父蒙武曾與大將王翦一起滅楚,亦是戰功赫赫
;到瞭蒙恬一代,蒙氏傢族的威望更是達到瞭極點,
內有胞弟蒙毅常伴君旁,官至上卿,極受皇帝寵幸;外有兄長蒙恬手握重兵,戰功赫赫,為秦皇戍守國門,蒙氏一族可謂榮耀至極。

劇照|臧金生飾演的秦始皇
也正是因為蒙氏一族太過強大,
蒙恬自然也成為瞭趙高以及胡亥掌權之後的一大阻礙,即使蒙恬不是扶蘇的支持者,仍然是逃不過被趙高為首的朝廷所賜死的下場
,因為趙高所要的是把秦國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哪怕是當初的“盟友”宰相李斯,最終還不是因為阻礙瞭趙高的掌權,而最終落得個被夷滅三族的淒慘下場。
因此,在趙高與胡亥陰謀奪權之後,一代名將蒙恬的命運就已經註定瞭,因為一生忠誠的他從未想過反抗朝廷,
即使是在他臨死之前,所想的仍然是如何勸諫秦二世,表明自己的清白
,可惜秦二世不是那個雄才大略的秦始皇,也不是賢明寬厚的公子扶蘇,在趙高的極力煽動之下,蒙恬最終還是被秦二世胡亥所賜死。
北擊匈奴的大將軍蒙恬
佈史君結語:
大將蒙恬曾率領30萬秦軍,北擊匈奴,
這一戰將剽悍勇猛的匈奴重創,使其“不敢南下牧馬”,此後更是主持修建瞭著名的萬裡長城,蒙恬的軍事才能以及其所建立的功勞,在當時罕有與之相比者
,而且他至死都對秦國忠心耿耿,可謂無悔於天地。
唐太宗李世民曾說,蒙恬是歷史上最冤的一位將軍
,哎!可憐這一位征戰沙場多年的猛將,最終卻是以一杯毒酒結束瞭戎馬生涯,悲哀,
雖然蒙恬最終還是被當成瞭朝廷權力鬥爭的犧牲品,但他為秦統一全國,修長城保邊疆,立下瞭汗馬功勞,其光輝形象依舊為後人不斷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