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朱棣最喜愛的人是朱高煦 最後為什麼是朱高熾當上皇帝

朱棣最喜愛的人是朱高煦 最後為什麼是朱高熾當上皇帝

時間:2020-01-06 16:17:56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還不知道:朱高熾當皇帝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傢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皇帝會選擇什麼樣的人來做自己的繼承人呢?很多人會覺得,皇帝挑選繼承人,首選當然是嫡長子,如果嫡長子死瞭,那麼剩下的皇子中,自然要選一個自己喜愛的,畢竟一個皇子如果收到寵愛,得到皇位的幾率就更大一些。但是,在朱棣挑選繼承人的時候,明明朱高煦能力更強,也更受朱棣喜愛,為什麼最後反而是朱高熾得到瞭皇位呢?

首先,朱高熾深得他爺爺朱元璋的喜愛,正是他爺爺欽定他成為燕世子的。雖然朱高熾很得爺爺喜歡,但其父親卻特別不喜歡他。在他父親朱棣眼中,朱高熾很無能。

朱棣尚武,而朱高熾卻非常胖,自己走路都歪歪晃晃的,更別說什麼武功瞭。他騎馬射箭一會就體力不支瞭,在朱棣眼中,朱高熾很是無能。朱棣曾下令限制他的飲食,不過這方法一點作用都沒有。不僅人沒減肥成功,還餓得眼冒金星瞭。

負責朱高熾飲食的大廚心軟瞭,便私下把傢裡菜給朱高熾吃瞭。後來這件事給讓朱棣曉得瞭,這好心的大廚就被處以烹刑。偷偷給自己飯的人去世瞭,朱高熾還是依舊地胖,而燕王不喜歡世子的事傳瞭出去。

朱高熾其他兄弟們早就對世子之位虎視眈眈,趁機進一步挑撥朱棣與朱高熾的關系。尤其是靖難之役的時候,朱高熾的弟弟朱高煦救瞭朱棣一命,朱棣似乎就想讓朱高煦當世子瞭。

後來朱棣坐上瞭皇位,不過作為世子的朱高熾並沒有被封為太子,朱棣心裡並不想立他。後來,大臣們多次上表讓皇帝選立太子,朱棣都以長子朱高熾還需要學習為由一直拖。而那時朱高熾已經二十五歲瞭。

後來舉棋不定的朱棣便詢問解縉,解縉提醒皇帝有個好孫子。朱高熾的兒子是深得朱棣的喜歡的,幾經斟酌後,朱高熾終於被立為瞭太子。

有明一朝,共有16名皇帝,相對而言,明仁宗朱高熾是知名度較低的一位。然而就其治理朝政,穩定國傢的貢獻而言,朱高熾絕不在其父朱棣、其祖朱元棣之下。

朱高熾身體肥胖,又有足疾,比起其弟朱高煦的英武瀟灑,不討朱棣的喜歡。靖難之役後,朱棣登基稱帝,在立太子一事上,曾多有猶豫,廢長立幼,不過忌憚朝中大臣秉承嫡長子繼承的禮法反對,造成朝局不穩而作罷。

朱棣曾就立太子一事問詢於寵臣解縉,解縉回答說:“看皇孫”,意思是朱高熾的兒子的朱瞻基有一代仁君氣象,如由朱高熾繼位,起碼可保三代江山。

在清代史學傢谷應泰的《明史紀事本末》中,曾如此評價過明朝仁宗、宣宗治理下的社會繁榮,“明有仁宣,猶周有成康,漢有文景,庶幾三代之風焉”,認為仁宣之治有上古周公之治,文景之治的風范。

不過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仁宣治世,是因為有三楊內閣,朱高熾在楊士奇、楊榮、楊溥的輔助下明朝才有一派歌舞升平、國富民強的氣象。

因為兒子,才能登上大位,因為三楊,才有盛世之治,表面看來朱高熾是沾瞭別人的光,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朱高熾雖然不是驚才艷艷,身體也有殘疾,但他的功勛卻是靠自己拼搏出來的。

洪武二十八年,朱棣被封為燕王,朱高熾為燕世子。有一次,朱元璋命令諸王的世子去檢閱士兵,在諸世子中,朱高熾回來最遲,朱元璋問其緣由,回答說:“旦寒甚,衛士方食,俟食畢,乃閱,以故遲。”

朱高熾身有殘疾,心裡卻無半點扭曲,相反寬仁待人,因此受到朱元璋的稱贊。登上皇位後,更是將“仁”一字發揮到極盡,擴展到天下萬民。

朱棣靖難成功後,進行瞭一系列的開創活動,如五次北征蒙古、四次出兵安南、派遣鄭和下西洋遠撫四夷、遷都北京等等。這些活動雖然有利於開疆拓土,遠揚國威,但其中消耗也是百姓難以承受的,作為監國多年的太子,朱高熾對其中利弊瞭然於胸。

永樂二十八年,朱棣死於北征路上,朱高熾繼承皇位。在他的登極詔書裡,朱高就提出與民休息的政治主張,提出例如停止遠航西洋、免除之前百姓拖欠賦稅、赦免囚犯等做法。

對於效忠建文帝的舊臣及其傢屬,朱高熾也采取寬仁的主張:“建文諸臣傢屬,在教坊司、錦衣衛、烷衣局及習匠、功臣傢為奴者,悉肴為民,還其田土”,甚至還為建文帝恢復名譽,公開稱朱允文為建文君,並取尊號為“崩”。

朱棣與朱高熾的關系也極為有趣,兩人既是父子君臣,也是合作者。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父子兩人一內一外,牢牢掌握著明朝這艘巨艦的方向。

靖難之時,朱棣率兵在外,朱高熾則坐鎮大本營北平,成功抵禦瞭李景隆幾十萬大軍的攻擊,為朱棣免去後顧之憂。靖難成功後,朱棣常年在外征戰,內政大多由朱高熾處理。

“東宮臨國,朝無廢事”,朱高熾雖然不像他的兩位弟弟朱高煦、朱高燧那樣陪伴父親馳騁疆場,卻以另一種方式支持瞭朱棣的擴張政策,也為自己贏得瞭朝臣的支持。若無處理政事的卓越才能,在朱棣意圖廢立太子時,又怎麼會有金忠、黃淮等大臣為他挺身而出,極力勸阻。

因此朱高熾能夠當上太子,成功繼位,並不隻是因為他是長子,他有位好兒子朱瞻基,更是因為他的“仁”,他處理內政的能力,相較於隻會打仗,英武的朱高熙,他更適合當繼任者。

朱高熾戰戰兢兢當瞭二十年太子,敖到47歲才當上皇帝,可惜的是隻當瞭9個多月的皇帝便駕崩瞭,很多主張都未能實行下去。但他休養生息,發展民力的政治理念卻深深影響瞭他的繼位者朱瞻基,“其盛也本於休養生息,其衰也必有土木兵戈”,他的“仁”政由宣宗繼續執行下去,才有瞭“仁宣之治”,讓明朝進入瞭一個穩定安寧的時期。朱高熾得“仁”字為謚號,可謂實至名歸。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