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在世時大權在握不造反!為什麼霍光一死霍氏一族要造反?
今天小編給大傢準備瞭:為什麼霍光一死霍氏一族要造反?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霍光作為西漢一代明臣,死後還一直被漢朝皇帝尊奉祭祀,但他的傢族卻因為謀反失敗,遭到滿門抄斬。霍光的妻子、兒子、侄子、女婿等人無一幸免,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霍光的傢人要選擇謀反,實際上這跟霍光當時權傾朝野有關。漢宣帝雖然很信任霍光,但也對他有著十足的忌憚,畢竟大臣功高蓋主,對於皇帝來說自然就產生瞭不安全感。霍傢的滅亡,其實早就被埋下種子瞭。

一、霍光平步青雲
霍光,字子孟,原本隨父親霍仲孺在小縣城平陽生活。那時,他不過是一個出身於小吏傢庭的普通少年。
隻因為一個人,徹底改變瞭霍光的人生軌跡。
那個人就是霍光同父異母的哥哥,時任驃騎將軍的霍去病。
因霍光長得很帥,顏值高,為人又謙虛謹慎,忠誠勤懇,少年將軍霍去病去平陽看望父親時,對這個年僅十來歲的弟弟欣賞有加,便請示霍父同意後,帶回長安用心栽培。
為人低調也很能幹的霍光很快就在長安站穩瞭腳跟,兼之偏愛霍去病的漢武帝愛屋及烏,對霍光自然格外關照,最先安排他當普通的郎官,見他行事穩重,對工作又兢兢業業,不久遷任為侍中。
哥哥霍去病的英年而去,使霍光更懂得小心翼翼的為人處世,他明白,自己沒有瞭靠山,必須穩紮穩打才有自己的出頭之日,才能不負哥哥霍去病的關愛和提攜。
自此,霍光更加努力地處理好手中這份來之不易的差事。漢武帝見霍光依舊愛崗敬業,行事又沉穩謹慎,很是欣賞,便擢升霍光為奉車都尉,在他身邊幹侍衛工作。
就這樣,霍光轉崗到漢武帝那裡,一直侍奉瞭漢武帝二十多年。在這二十多年裡,懂得自律自重的霍光憑著自己的機敏與才幹,始終勤於職守,圓滿完成侍衛工作及交辦的各項任務,未曾出過一次差錯。這樣用心獲得的業績,漢武帝自然是看在眼裡,認為霍光是靠譜的國之棟梁,可堪大用,便逐漸器重霍光,對他格外信任。

二、霍光輔佐漢昭帝
晚年的漢武帝性格多疑,受奸佞讒言,偏聽偏信,在處理繡衣使者江充鼓動的"巫蠱案"中失察,一怒之下,把皇後衛子夫、太子劉據為首的太子黨悉數誅殺後,憤而立8歲的皇子劉弗陵為儲君,又令畫師畫瞭一幅畫《周公輔成王朝諸侯圖》賜給霍光。
心領神會的霍光懂得瞭漢武帝托孤的意思,便韜光養晦,一心一意開始輔佐劉弗陵。
公元前87年,漢武帝駕崩後,劉弗陵繼位,稱漢昭帝,霍光受命為大司馬、大將軍,與光祿大夫金日磾、左將軍上官桀、禦史大夫桑弘羊同為顧命大臣,共同輔政。
霍光擔任首輔後,依舊行事沉穩,註重沿襲漢武帝時期的親民政策:輕徭薄賦,鼓勵農耕,與民休息,還"禁苛暴",減稅平冤等一系列惠民措施。沒過幾年,漢昭帝時期的社會經濟有瞭恢復和發展,霍光的威望也與日俱增。
這,引起瞭同為顧命大臣的上官桀、桑弘羊等人的擔心和不滿。
上官桀原本與霍光是兒女親傢,上官桀的兒子上官安的妻子是霍光的長女。上官桀為瞭鞏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意欲成為"外戚第一人",便打算將兒子上官安所生的女兒年僅6歲的上官氏立為皇後。此舉遭到霍光的反對,因事涉自己的外孫女,便隱瞞瞭此事,也沒多想。

後來上官桀轉而托蓋長公主幫忙,此事得以玉成。上官桀為回報蓋長公主,便打算擁護蓋長公主的心上人丁外人為侯,又被霍光嚴詞拒絕。
因為這兩次拒絕,上官桀對霍光懷恨在心,便聯合同樣不滿霍光的桑弘羊等重臣,準備裡應外合,發動政變,一舉擒殺霍光,改立燕王劉旦為帝。
漢昭帝劉弗陵這時隻有14歲,但很機敏,他識破瞭上官桀等人的狼子野心,便令霍光相機行事,可全權處理即將爆發的政變危機。
不負厚望的霍光當機立斷,趁上官桀等人犯上作亂的計劃外泄時,一舉擒殺上官桀父子和桑弘羊等人,在鐵證面前,燕王劉旦和蓋長公主自殺。
一場危機妥善消除。自此,大司馬霍光得到漢昭帝的全面信任,便獨攬朝政,成為昭帝時期的實際決策者。
所幸的是,大智若愚的霍光是一位忠臣、能臣,他對內鼓勵農桑、與民休息;對外與匈奴恢復和親政策以緩和敵對關系,彌補漢武帝後期窮兵黷武所消耗的國力。
這段時期,加上後來漢宣帝時期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成為西漢繼"文景之治"後的又一個盛世,史稱"昭宣中興"。

三、霍光創下一代權臣廢除皇帝的歷史記錄
霍光滅瞭上官桀、桑弘羊後,便成瞭昭帝時代最大的權臣,兼之上官皇後其實是他的外孫女,霍光一時權傾天下。
由於漢昭帝身體不好,又無子嗣,沒幾年病死後,漢昭帝的養子昌邑王劉賀在霍光與朝臣的商定下繼位。
誰知這劉賀當上皇帝後,根本無心打理朝政,隻管尋歡作樂,時時在後宮宴飲歌舞,把朝堂弄得烏煙瘴氣,還意欲奪走霍光的朝政大權。
霍光眼見形勢堪危,便與大司馬田延年、車騎將軍張安世等重臣秘密商定,趁劉賀羽翼未豐滿,由丞相楊敞領眾臣迅速向上官太後上表皇帝劉賀不堪繼位的奏書,由太後直接下詔廢去劉賀的帝位。
劉賀僅僅登上皇帝寶座27天,就因胡鬧而"下課"。這就是歷史上第一次由權臣廢去皇帝的經典傳奇。

四、霍光擁立漢宣帝
劉賀被廢後,在霍光的授意下,已故太子劉據之孫劉病已(後改名為劉詢)被擁立為新帝,這就是漢宣帝。
在漢宣帝執政初期,霍光依舊是第一重臣,全權處理朝廷事務。小心翼翼的霍光深知"功高震主"帶來的隱患,於是向漢宣帝表示要"歸政於帝"。
心機很深、善於隱忍的漢宣帝盡管很想親政,內心也很忌憚霍光,但懾於此時的霍光依舊權勢遮天,便使起瞭障眼法,說,"博陸侯您不用歸政,國務還得全權拜托您處理,隻是我的元配妻子許平君,在鄉下時隨我一道吃瞭很多苦,是否可以擁立她為皇後?我隻希望與她白頭到老。"
霍光一時起瞭惻隱之心,便同意瞭漢宣帝的請求。但霍光的妻子對女兒未能當上皇後還是心生不滿,就買通禦醫淳於衍趁許皇後生孩子時,下毒毒死瞭許皇後。
漢宣帝無可奈何,隻得強忍悲痛,草草處置淳於衍瞭事,沒有在霍光面前表露一絲恨意,還立霍光之女霍成君為皇後。
權傾天下的霍光對漢宣帝也就放松瞭警惕,但霍光對傢人疏於管教也埋下瞭被滅族的隱患。此後,霍氏傢族愈加任性,更加不可一世的作風讓漢宣帝堅定瞭必除之而後快的決心和工於心計的長遠計劃。

五、霍光死後極享哀榮
公元前68年4月,位高權重的霍光病逝。漢宣帝為之舉行國葬,恩賜玉衣、便房等皇傢葬品,以皇帝級別的葬儀隆重安葬瞭霍光,將其陪葬於茂陵,賜謚號"宣成"。
請上官太後一到出席霍光的葬禮,將霍光比之為漢初的丞相蕭何一樣功勛卓著,理當持國禮下葬,朝中俸祿在兩千石以上的官員都要到來祭拜,又安置三百傢民戶侍奉霍光陵墓。可以說,霍光的身後事,也是極享哀榮。
同時,漢宣帝還準其遺奏,將其封邑三千戶過繼給侄孫霍山。
後來,漢宣帝還令畫師畫瞭十一位功臣的圖像,掛於麒麟閣以彰其功,霍光名列第一。

六、霍傢被滿門抄斬
沉穩行事的一代權臣霍光終因一生操勞而病逝,漢宣帝采取的一系列隱忍的障眼法終於迷惑住瞭霍氏傢族。
就在霍光的安葬上,霍光的妻子還賺不夠氣派,又將其墳墓規格再次擴大。漢宣帝仍聲色不露,默認許可,強忍瞭過去。
霍氏傢族沒有因為"主心骨"霍光的死而收斂,反而因沒有霍光的勸阻更加放縱,兼之漢宣帝對霍光無比風光的大葬,對霍傢的無限恩賞,讓霍氏傢族忘乎所以,寵極生驕,以為漢室可欺,不過如此,沒有他霍傢的支撐便無法理政,就處處跋扈,驕極生亂起來。
公元前66年,霍光死後的第四年,霍氏傢族被蓄勢待發的漢宣帝以"意欲謀反"的罪名逼上梁山。不過,此時的霍傢已是"樹倒猢猻散",哪裡還是皇室的對手?霍傢匆促中鋌而走險發動的政變不過是被坐實謀反的罪名罷瞭。旋及霍氏傢族全部被抓,滿門抄斬,霍光的妻子及兒子、侄子、女婿等全部被殺,霍山、霍雲自殺,皇後霍成君被廢。
一生沉穩行事的霍光在自己死後依舊沒有躲過命運的無情安排,被傢人拖入謀反的大罪中,成為洗之不去的歷史污點。
這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所幸,漢宣帝、漢成帝、漢平帝都對霍光尊奉,念其輔佐之功,增一百戶為其守墓。
史實說明,盡管霍光自己能嚴於律己,但對傢人疏於管教,同樣需要警醒。可見:良好的傢風傢教同樣重要,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