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金瓜子”是什麼東西?“金瓜子”不能買賣有什麼用?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瞭一篇關於古代金瓜子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最近朱亞文和湯唯主演的《大明風華》熱播,拉開瞭又一輪歷史劇風潮,縱橫閑來也追瞭幾集,總體來說還是不錯的,設定都比較尊重還原歷史,沒搞大雜燴,朱棣與子孫的關系描繪得入木三分,人物形象深刻,畫風又不失和諧風趣。
為瞭凸顯太子朱高熾與韓王朱高煦這對兄弟的性格迥異,還特意設計瞭金瓜子的知識點,朱高煦藩地在雲南,有收入還有當地官員給的孝敬,腰纏萬貫闊得很,為瞭和哥哥搶皇位,經常拿金瓜子送禮,收買人心;而身為東宮太子的朱高熾,幫著父親管著國傢財權,卻是個過路財神,不貪不挪的日子清貧,太子妃不得不精打細算著過日子,還時常要念叨著二弟見人就送金瓜子。後來朱高熾好不容易從弟弟那要瞭些金瓜子,真是樂得屁顛屁顛地。

雖說古往今來鮮少有太子如朱高熾般清貧瞭,得些金子就喜不自勝,不過金瓜子確實是古代實打實的硬通貨,很貴重,無論是皇子嬪妃還是王公重臣得到皇帝金瓜子的賞賜都是會很開心的。
不過“金瓜子”這個名字就是一種比喻,古代的金瓜子並不是如電視劇中那樣真的被精致地做成瓜子的形狀,其實就是瓜子那般大小的碎金子。
古代冶煉金子的技術還是不太成熟的,制作冶煉金瓜子的模具也是困難的,本來金瓜子就是碎金子,不是對技術要求較高的工藝品,所以也就不去苛求形狀的一致,重量的相同,做到形似就可以瞭,畢竟價值在於其質地是貴重的金子。

古代的金瓜子,一枚的重量大約在二十克到三十克之間,兩顆金瓜子就能換一個時下在女同胞中風靡的傳承手鐲瞭,現在的小兩萬元都是不小的數目,在黃金匱乏的古代,這就是一筆巨款,是普通百姓一輩子都用不上的巨款。
要知道古代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連用碎銀子的時候都少,基本都是銅錢,很多人一輩子都見不到黃金的,因為古代黃金稀有、價值高的、冶煉技術難度大,註定瞭隻能在上層社會流通,供達官顯貴、商賈富庶之傢流通使用;明朝初期,朝廷禁止民間使用金銀,雖然後來政策有所放寬,但是金子在民間的流通依舊受阻;到瞭清朝,金瓜子更是成瞭禦用之物,專供皇帝發放賞賜,禁止民間私自打造。

得到金瓜子的唯一途徑就是皇帝的賞賜,因此得到金瓜子就成瞭蒙受皇恩的一種象征,無論是王公重臣還是嬪妃侍衛,都是靠皇帝欣賞眷顧過日子的,尤其是後宮的嬪妃,有瞭聖寵,才能得到眾人的高看,為母族爭光,日子才能過得順意,所以自然都很在意皇帝金瓜子的賞賜瞭。

當然除瞭這種代表榮寵的象征,金瓜子還有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作為硬通貨,黃金本身強大的經濟價值,皇帝坐擁天下,吃穿都不用私房錢,他的金瓜子都是用來賞賜,彰顯皇恩浩蕩的,可是其他人不行啊。
外臣領俸祿支撐傢用,得到幾顆金瓜子的賞賜,傢底頓時都厚瞭;後宮嬪妃雖吃住都在宮裡,但也是根據品級,領月錢過日子,而且在宮中需要用錢的地方並不少,除瞭吃穿用度,還要打賞下人,求人辦事的賞錢。

母傢勢力強大的妃嬪,當然不用擔心這些費用,但是那些母傢勢力不強、品階不高、又不太受寵的妃嬪就很慘瞭,沒有外援,地位低衣食也就供給得差,僅靠那點例銀維持生活都很艱難瞭,逢年過節連打賞下人的錢都拿不出,成瞭自己身邊的下人都不待見的主子,更別提想往皇上身邊人送禮爭寵的錢財瞭,沒有錢都沒辦法為自己鋪路瞭,可見錢財對宮中嬪妃也是至關重要的。這種情況下,皇帝賞瞭一顆金瓜子,相當於低級嬪妃多瞭一個月的俸祿,哪個嬪妃不得樂得合不攏嘴啊?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在清朝金瓜子是皇帝的禦用之物,民間禁止鑄造,即使是皇帝賞給瞭大臣和嬪妃,也是不能在市面上流通的,買賣皇傢賞賜簡直就是藐視皇權,是大不敬,這麼說來這金瓜子不是隻能看不能用,有什麼用啊?
其實能得到金瓜子賞賜的人,哪個又是缺錢到沒米下鍋的主呢?他們都不需要金瓜子發揮一般等價物的職能,宮中嬪妃自然是可以用金瓜子送禮賞賜,作為打通自己生活門路的敲門磚,而對於外臣而言,金瓜子的象征意義更重大,皇恩浩蕩,金瓜子完全就像尚方寶劍、黃馬褂一樣,是光耀門楣、鎮宅的寶物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