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嶽飛之死真的是秦檜的錯嗎?秦檜夫婦跪瞭八百年有點冤!

嶽飛之死真的是秦檜的錯嗎?秦檜夫婦跪瞭八百年有點冤!

時間:2020-01-07 16:18:59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瞭一篇關於嶽飛之死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在杭州嶽王廟內,佞臣秦檜夫婦像反剪雙手跪於嶽飛墓前,已八百餘年。即便如此,仍無法消除人民群眾對這等殘害忠良的奸佞小人的憎恨,每每到此,定要對著跪像捶打唾棄一番,也導致跪像數百年間重鑄多達十二次。

在靖康之變後,徽、欽二帝被金所俘,北宋滅亡。宋徽宗的第九子趙構於南京繼位,南宋始建,其後,金人入侵不絕,對內更有苗劉兵變、農民起義,導致南宋內憂外患不斷。

公元1139年,金朝大將完顏宗弼一朝得勢,這個好戰分子極力主張再次對宋朝發起戰爭,誓要奪回陜西、河南。次年,完顏宗弼誅殺瞭金朝統治集團中主和的大臣完顏昌,撕毀與宋朝所定的合約,開始大舉南侵。金兵分為四路,東起兩淮之地,西至陜西,使得宋朝軍隊被迫進行抵抗。

此次戰役,南宋將領是世人皆知的忠臣良將嶽飛。

嶽飛率領數萬士兵從湖北出發,進入河南中部與金人相抗,連連勝利,並率先占領瞭軍事重鎮淮寧府、穎昌府。緊接著,在乘勝追擊下,一舉收復瞭西京河南府、鄭州。與此同時,嶽飛命令梁興率軍渡黃河,與河東、河北義軍聯合,痛擊金人後方,這一舉又收復瞭不少宋朝失地。

嶽飛的軍事部署,在完顏宗弼看來倒成瞭兵力分散。在探知嶽飛所駐紮的郾城,隻有少量士兵後,完顏宗弼決定親率一萬五千精銳騎兵直搗郾城,妄圖一舉拿下嶽傢軍的核心。

七月初八,完顏宗弼與嶽傢軍對陣於郾城城北。

戰鼓擂、利劍出,嶽飛之子嶽雲率輕騎一馬當先,攻入敵陣來回沖殺。金軍派出重甲騎兵——“鐵浮圖”作為正面的進攻隊伍,同時,輔以騎兵為其左右翼配合整體作戰。而嶽飛則派遊奕軍、馬軍、背嵬軍上前迎戰,並派譴步兵手持大斧、麻紮刀,下砍馬足,上砍敵兵,使得金軍重騎兵一度受轄,無法發揮其所長。

此時,勇將楊再興單騎突營,殺金兵數百,意圖活捉完顏宗弼。兩支大軍從午後酣戰至夜幕,最終,嶽傢軍大勝。兩日後,金軍再犯,嶽飛率兵於城北再敗金軍,並誅殺金軍將領阿李朵孛堇。心有不甘的完顏宗弼,召集十二萬士兵駐紮於臨穎。十三日,楊再興率領三百騎兵外出巡邏,結果,在小商橋與金軍相遇,兩兵相接,嶽傢軍殺金兵兩千餘人以及撒八孛堇在內的百餘名金軍將領。

但是,不幸的是,宋軍全軍覆沒,無一人生還。在收斂屍首時,將領楊再興身上所中的箭簇足有兩升之多。次日,悲痛的張憲率軍再戰,此次一舉將金兵逐出臨穎。同日,駐守穎昌的嶽傢軍大破進犯的金兵主力,郾城大捷。此戰後,嶽傢軍旗鼓大振,但是,在將士們以為己軍能一鼓作氣,大敗金兵時,十二道金牌卻發至前線,這是高宗命令嶽飛停戰回朝的指令。

這一回,嶽飛在宋高宗趙構與佞臣秦檜的構陷下,丟瞭性命。

郾城大戰中嶽傢軍以少勝多,給瞭金軍一記重拳,讓深受金人入侵威脅的宋人看到瞭希望。在世人看來,如能乘勝追擊,收復疆域好像也並非不行。眼看勝利唾手可得,而高宗偏要嶽飛班師回朝,甚至,在其歸朝後,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其殺害。

深入瞭解當時宋朝的局面,其中緣由,可不僅僅是因為秦檜的讒言。

嶽飛被害時,至少是國防部副部長級別的將軍,按道理來說,朝中大臣誰敢輕易動他?但是,他卻偏偏如此草率地被殺害瞭,這讓人對其產生瞭疑惑,僅秦檜能有這樣的本事?

一朝臣子本就難為,平庸瞭被輕視,出挑又可能成為眾矢之的,甚至,被天子猜忌,進退有度倒成瞭保命原則。嶽飛面對高宗,時常表現的“不通時宜”,比如:在立儲一事上。立儲本為國之大事,其中牽連錯綜復雜,歷代朝臣就沒有不關心的,嶽飛便是如此。

但是,這一切的前提,得是高宗沒發生哪些糟心之事兒。

之前,金人入侵,高宗自江北逃往江南,期間,又遇上“苗劉兵變”,被迫讓位的同時,高宗因極度驚嚇,喪失瞭生育能力,連唯一的子嗣也在逃亡途中被嚇死,一直到後來復位,皇儲都沒個著落。在這種情況下,滿朝文武誰還敢提立儲一事?而偏偏心憂天下的嶽飛,愣是要觸這個黴頭,惹得高宗猜忌。

一個為天子猜忌的臣子能有好下場嗎?況且,嶽飛所做的“犯上”之事,可不止這一件。嶽飛為人孤傲,難與朝臣相處,更不要說隨波逐流。與同僚不合可以說是不屑與朝中弄臣耍嘴皮子,但是,他在高宗面前,也很難做到卑躬屈膝。甚至,有兩次因皇帝沒能讓他滿意,竟直接丟下手中的重任要去廬山隱居。

除以上所提及的嶽飛與高宗、朝臣的相處方式,此時南宋所處的局勢,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瞭嶽飛的結局。

彼時,南宋初立,北宋造成的積弱局勢,完全沒有機會與時間得到改善。而南宋面臨的不止是外敵,還有無休無止的內亂(劉苗兵變、農民起義)。尤其嚴重的是,整個南宋的經濟情況——大半時候都處於財政赤字。兩國交戰,士兵是軍隊的根本,可是,沒有經濟支柱的戰爭,想贏無異於天方夜譚。

但是,稍令人安心的是,因嶽飛的存在,南宋能於山河飄搖中勉強站住腳,與金保持於僵持狀態。南宋沒有支持軍隊全力進攻直搗黃龍的資本,而金同樣拿避難於南方的宋朝沒法。

話說,金曾南渡江淮,企圖一舉將高宗抓獲,但是,高宗卻避難於海上。對於金人來說,南方的生活尚且不能適應,談何出海抓人?長時間的消磨,金人隻得打道回府。這一撤退,宋軍站著主場位置追擊,贏得瞭黃天蕩水戰在內的幾場戰役,使得金人短期覆滅南宋的計劃,付之一炬。

這樣的僵局於宋朝來說,議和反倒是最好的選擇。前有嶽飛坐鎮,與金人議和後南宋便有瞭喘息的餘地,整治內亂,大力調整經濟結構,恢復生產,休養生息。可惜,嶽飛是難得的將才卻不是相材。面對囂張猖狂的金人,嶽飛知道如何將他們打回去,甚至,乘勝追擊多次將金人逼至黃河。

除此之外,金人又發動主力軍進行包圍反抗宋軍再回撤,兩軍不斷往返。拉鋸戰中消耗何其巨大?這對本就不穩定的南宋朝廷、南宋百姓來說都是一場災難。前線戰事不斷,國內又民不聊生,原本富饒的江南民變紛起,朝廷鎮壓不力還得嶽飛出馬,將其鎮壓收編。

這種戰爭節奏如何掌控?高宗如何抉擇?

高宗連發的十二道金牌是對嶽飛的不滿、催促,也顯示瞭他自己的慌亂,這個國何以為繼!

若說,讓各區軍隊將領自行管理財政、軍事,有銀便作戰,無銀就歇著,而朝廷從中周旋或許也是個辦法。可是,前有五代十國軍閥割據惡例在前,宋朝不敢啊。軍隊糧草消耗再大隻能自己撐著,而這,也導致嶽飛等將領沒有差過物質。有這一切的鋪墊,再加上秦檜的讒言,高宗自然得把嶽飛召回朝廷。

可是,嶽飛回來後又該如何處理呢?嶽飛被殺後人皆知,但是,高宗就真的隻有“殺”這一個選擇嗎?

嶽飛在世的最後一段時間裡,其實,已經脫離瞭對軍隊的掌控。此時跟他一樣的還有劉光世、韓世忠、張俊等將士,除瞭嶽飛,其餘人都已放下瞭手中的權勢,官退在傢瞭。

南宋支撐不起戰爭的經費,朝堂中更多的人開始主和,隻有嶽飛還在堅持。

然而,堅持主戰的嶽飛無異於一桿旗幟——朝廷堅持北伐、誓要與金人生死相鬥。而這種輿論一旦散佈出去,社會動蕩就難以消除。面對可能被戰爭活活拖死的危險,高宗隻有一個選擇。隻有嶽飛死,才能表明主和決心、整頓思想,徹底安於內部建設。

後來,宋孝宗繼位,再次提出北伐,而此時成為太上皇的高宗卻並未反對。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