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揭秘:清朝皇宮裡的年夜飯到底是什麼樣的?

揭秘:清朝皇宮裡的年夜飯到底是什麼樣的?

時間:2020-01-08 08:07:10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清朝皇宮裡的年夜飯究竟是什麼樣子的?接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這年夜飯備辦的烹飪原料主要是滿族傳統食物。如在清宮的膳食檔案中記有乾隆四十九年舉辦除夕筵宴中所用物料的數額,其中乾隆皇帝禦桌酒宴所用的物料數額為:豬肉65斤,肥鴨1隻,菜鴨3隻,肥雞3隻,菜雞7隻,豬肘子3個,豬肚2個,小肚子8個,膳子15根,野豬肉25斤,關東鵝5隻,羊肉20斤,鹿肉15斤,野雞6隻,魚20斤,鹿尾4個,大小豬腸各3根。另外,做點心用白面5斤4兩、白糖6兩這些物料大多是“關東”所產,反映出滿族的固有食俗。

宴桌上的菜點由外到裡分成八路,有各式葷素甜咸點心,有冷膳,有熱膳,共六十三品,還有兩副雕漆果盒,四座蘇糕、鮑螺等果品、面食。各種膳點在餐桌上的位置,彼此間的距離也都有尺寸要求。所謂“鮑螺”並非今日宴席所吃的鮑魚、海螺,清朝皇帝很少吃海鮮,偶爾吃魚也隻吃松花江進貢來的銀魚、鱘鰉魚。這裡的鮑螺,是一種海產品晾幹後磨成粉做成的點心。

大菜之外有果鐘八品,及奶子、小點心、爐食、敖爾佈哈、鴨子餡包子、米面點心等小吃分東西排列,其中“敖爾佈哈”系一種滿族油炸的面食,還有四品南北小菜。皇宮中的規矩,各個嬪妃都有自己的飲食標準,平時單獨開夥。但是年夜飯,妃嬪們也有幸來陪皇上吃飯。除瞭皇帝的傢室之外,還有六桌陪客,每桌冷熱菜點共二十四品,比起皇上就少多瞭,而且盛菜的碗也降格為瓷碗瞭。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