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元朝對漢人究竟好在什麼地方 為什麼有人死都不投降明朝

元朝對漢人究竟好在什麼地方 為什麼有人死都不投降明朝

時間:2020-01-08 08:11:06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元朝對漢人怎麼樣,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傢一個參考。

在中華古代歷史上,王朝不斷更替,而大部分是漢人建立的王朝,但是也發生瞭很多次外族入主中原的情況。如五胡亂華時期,後來的遼國、金國、元朝等。尤其是元朝,在建立之初通過大量的屠殺而得國,幾乎將宋代的人口高峰殺成瞭人口低谷。

而且在建立元朝後,還將人分為四等,蒙古人是第一等級,色目人是第二等級、漢人是第三等級、南人是第四等級。這最後的第三、第四等其實都是漢人,南人隻不過是南宋人的簡稱。因此,當時的漢人其實是受到不公平待遇,屬於民族壓迫的。而且當時元朝的法律規定,漢人殺蒙古人那是直接死,但是蒙古人殺漢人,賠點錢就行瞭,因此,漢人實際上成為瞭跟牲畜一般的人。

因此,後來的朱元璋才有“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號召,要解放漢人,重新恢復漢唐的雄風。但是很奇怪的一幕出現瞭,在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之後。當時的很多漢族士大夫寧願自殺殉元,也不願意服務於明朝。如當時的鄭玉是第四等級“南人”中十分有名望的士大夫,在文化上影響很大。但是當朱元璋要其出山輔佐的時候,這位鄭玉卻絕世7天,最後直接上吊自殺瞭。死前還說,不能辜負元朝,為元朝殉節。

還有一位叫做王翰的漢人,做過元朝的官,元朝滅亡後他就退隱山林瞭,後來朱元璋知道後,讓他出來輔佐自己。但是他選擇自殺,為元朝殉節,死的時候隻有46歲。這類例子還有很多,而且當時的士大夫階層除瞭不願意為明朝效力,誓死殉節外,大量的更是直接歸隱山林,如楊維楨、沈夢麟和藤克恭等文化大儒,就是不出來瞭。

後來朱元璋不得不下瞭一道聖旨:“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寰中士大夫不為君用,是自外其教者,誅其身而沒其傢,不為之過”。也就是說不出來為漢人新朝服務,就殺頭抄傢,情況才好瞭一點點。這種情況跟在宋朝末年,與其跳海也不願意屈服於蒙古軍一樣,為啥會如此呢?

這主要是兩點:一是,當時的士大夫並不認為元朝那是外族,都認為是中華,跟之前的宋、金沒有任何區別,因此,士大夫殉節很是正常;二是,此時中華文化在程朱理學的壓迫下,開始奴性出現,奴性講究對主子的忠誠。即使是漢人是牲畜是奴隸,他們依然效忠主人。其實這是當時蒙元的殺戮使得社會文明的倒退。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