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瞻對蜀漢重臣薑維恨之入骨,他們之間有何過節?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那我們的主人公諸葛瞻究竟有怎樣的故事呢?
提到諸葛瞻,大傢都知道他是《三國演義》中一代謀士諸葛亮的兒子。
諸葛瞻出生後繼承瞭他父親的聰明機智,不僅天資聰穎而且在書畫和藝術方面更是悟性極高。在諸葛瞻十七歲的時候,又娶瞭蜀國的公主,還擔任瞭射聲校尉,可以說別人拼一輩子都得不到的權利和榮耀諸葛瞻都給占盡瞭。那為何諸葛瞻還對薑維恨之入骨?在究其原因之前先來瞭解一下薑維。
薑維小的時候他父親就戰死沙場瞭,於是他便和他母親一起生活。建興六年的時候,諸葛亮率兵攻打祁山,當時守城的太守馬遵隻顧著自己逃命,就把薑維等人扔在瞭成裡,無可奈何之下,薑維隻好向諸葛亮投降。
在歸順諸葛亮後,諸葛亮便對薑維極其重視,把他看作自己的“徒弟”般。

而當時的諸葛瞻還是個小娃娃,是正急需父親關愛的時候,可諸葛亮卻時時刻刻和薑維在一起,諸葛瞻的心裡難免會有些不高興
。但因為年齡小,這種不開心還沒有充分的體現出來。諸葛亮在逝世之前曾經寫瞭一封信給自己的兄長諸葛瑾,信上的意思就是諸葛瞻過於早熟,以後不能擔當大任。諸葛亮逝世的時候諸葛瞻才七八歲,可能他當時覺得沒有什麼,但是等到他長大以後再細想這句話的時候心中不免會有嫌隙。

而且諸葛亮在病逝的時候,將手中的兵權全都交給瞭薑維,而不是諸葛瞻。自己的親生父親不僅沒有肯定自己的才能,而且寧可把手中的權力交給一個外姓之人也不肯交給自己,諸葛瞻的心中肯定是會有怨恨的,而這怨恨的來源,就是薑維。
諸葛亮生前北伐過很多次,但是沒有一次帶著諸葛瞻去,而薑維卻是次次跟在諸葛亮後面。長大後的諸葛瞻肯定會覺得自己的父親愛“徒弟”勝過愛自己的兒子,心中的怨恨就會慢慢地積累。
因為怨恨薑維,諸葛瞻就跟劉禪說薑維“久伐無功”,劉禪便恰好借著這個由頭奪瞭薑維的兵權。諸葛瞻到底對薑維有多恨,在他戰死沙場的時候曾說過一句話:“吾內不除黃皓,外不制薑維,進不守江油,吾有三罪!”,足可以見他對薑維的憤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