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明朝之前是沒有眼睛的 古人近視瞭怎麼辦

明朝之前是沒有眼睛的 古人近視瞭怎麼辦

時間:2020-01-09 12:12:00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還不知道:古人近視怎麼辦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傢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現在的我們,如果眼睛近視瞭,是有眼鏡可以用的,不光有架在鼻梁上的實用的眼鏡,還有隻具有裝飾作用的眼鏡,還有隱形眼鏡,單邊眼鏡等等,種類非常多。但是,人類近視並不是現代才有的問題,畢竟用眼過度的歷史課遠遠早於眼鏡的歷史。那麼,古代人們如果近視瞭該怎麼辦?明朝的時候有眼鏡瞭還好辦,明朝之前沒有眼鏡的時候人們會怎麼做?

先來看看眼鏡的發展史。因為眼鏡不單單是矯正近視,還包括遠視、老花等等不同的眼鏡,所以在歐洲意大利,1352年的時候就出現瞭最早的一幅戴眼鏡的人物畫像,而在我國,明朝中期就已經出現瞭眼鏡,在一些明朝時期的畫卷裡面,也可以看到極個別的人是戴著眼鏡的,但是這樣的人真的非常少,再加上人物眾多,不仔細觀察也是看不出來的。

明朝萬歷年間,眼鏡的名字是叫做“靉靆”,本意是用來形容雲彩很厚。崇禎初年,蘇州出現瞭一位非常厲害的眼鏡大師,掌握瞭制作眼鏡的技法,不僅如此,還有什麼百花鏡、放大鏡、多面鏡等等,多大數十種,這位大師的名字也就隨著他制作的眼鏡為名揚四海,他叫做孫雲球,還著有《鏡史》一書,隻可惜33歲就病逝。

不過在此之前,雖然也有一些類似於眼鏡的文物出土,隻不過造價不低,都是一些有身份地位的人的消費品,其實明朝時期眼鏡出現之後,這種情況也沒有太大的改善,那如果眼睛有問題瞭怎麼辦?《本草綱目》有一些記載,比如晚上看書的時候放一盆菖蒲,吸收煙火,保護眼睛。《養病漫筆》中也有用枸杞子榨油來點燈,這樣不會傷害眼睛。

如果不幸近視瞭也有辦法,東漢時期就出現瞭放大鏡,用放大鏡看東西,不就不需要湊太近瞭嗎?隻不過,古代讀書並不是所有傢庭都能夠做得來的,而且古人讀書寫字大多數都不會像現在這樣湊得太近傷眼睛,不過像一些清朝皇帝沒日沒夜的批改奏折,傷瞭眼睛,那也沒問題,因為他們是消費得起眼鏡的,比如雍正,就有35副眼鏡,所以根本不用為他們操心。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