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清朝滅亡後依舊有太監送入紫禁城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清朝滅亡後依舊有太監送入紫禁城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時間:2020-01-09 19:26:47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清朝滅亡後的太監去哪裡,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傢一個參考。

清朝滅亡後,宮內那麼多太監都被送到什麼地方去瞭?相信這是很多人都比較好奇的一個問題。一般來說太監會有三個去處,一是回老傢,或者被自己的親戚收留;二是到各地寺廟出傢,因為多數太監也沒什麼錢,出宮後根本沒法養活自己;第三種是那些在宮中地位比較高的太監,出宮後還能靠自己置業,但這畢竟是少數。不過清朝滅亡後,依然還有太監被送入紫禁城,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溥儀的一生可謂是悲慘至極,做瞭大半生的傀儡,在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之前幾乎沒有一天是依照自己的意願生活。溥儀在世61年,直到1959年12月4日接到毛主席的特赦令被撫順戰犯管理所釋放成為全國政協委員以後才開始瞭自己的真正人生,隻是那個時候溥儀已經53歲瞭。

溥儀的一生是極其不尋常的一生,他經歷瞭三個朝代的變更,在前兩個朝代中他做瞭三次皇帝,其中最短的一次僅僅隻有12天。

1912年,2月12日,溥儀養母隆裕皇後在國民政府的逼迫下以皇太後身份頒佈《退位詔書》,自此溥儀退位。在《關於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優待之條件》一項中,明確列出瞭皇帝退位之後保留的一些權力。其中,有一條明確寫明:宮內各執事人員可照常留用,惟不得再招閹人。這實際上已經廢除瞭太監制度。

清朝滅亡後,國民政府並沒有虧待溥儀,還是讓他生活在紫禁城內,並且啥也不用他幹,每年還給他400萬兩白銀當做生活費。生活在今天的我們可能對400萬兩白銀的概念比較模糊,當時的1兩白銀換成人民幣是220元,那麼總共差不多溥儀的年薪是9億人民幣。

但是這麼多的錢也架不住紫禁城內人口眾多,即使清朝已經覆滅,先不論各宮主子和宮女,光太監就超過1500餘人。溥儀為瞭繼續維持高品質生活,便打算變賣傢當,在建福宮內收藏著上百萬件自夏商以來的許多名人字畫、青銅器、金佛、瓷器。消息傳出當晚,建福宮內便燃氣熊熊烈火,從晚上十點多一直到第二天上午才撲滅。

這是因為晚清的朝廷不景氣,太監宮女都會時不時的盜取宮中珍寶用來傍身。當溥儀剛想盤點他的這些傢當時,一場大火燒光瞭裡面所有的寶物,丟失的物件也就無從查起瞭。

溥儀為瞭自己的安全,於幾日後命令:每位王爺、太妃身邊各留20名太監,其餘所有太監一律驅逐出宮。這一決策雖然是為瞭溥儀自己的私利,雖然使成百上千的人失瞭業,但象征著再也不會有社會底層人物被閹割。

不少小太監被趕出宮後,因沒任何生活出路,走出宮門就跳進瞭筒子河。沒有勇氣尋短見的太監因無處居住,隻得暫住位於故宮正北方中軸線的燕翅樓。一些中層太監平時攢瞭一些賞錢、工資,再順手牽羊幾件寶貝,出宮後總算是不愁吃住。隻有少部分高層太監早已在宮外置辦好大宅,顧好傭人,回傢當起瞭大爺。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就在清朝覆滅的當年,仍然有人堅持把自己的兒子女兒賣到紫禁城當太監和宮女。由於中華民國成立之後明令禁止這種慘無人道的交易,所以有很大一部分送子當太監的人的路被堵塞瞭。轉眼過瞭4年,到瞭1916年。清朝的殘餘皇室不顧中華民國的反對,竟然私底下仍然在幹這種見不到人的勾當,到處招收太監。中國的最後一個太監孫耀廷,就是在1916年被凈身送到紫禁城的。

孫耀庭,中國的最後一個太監,天津市靜海縣西雙塘村人。1916年凈身,從紫禁城出來後,曾在攝政王載灃傢裡繼續伺候婉容。一個月後,婉容去找溥儀,他才徹底結束瞭太監生涯。1996年,孫耀庭在北京的古廟中去世,享年94歲,自此中國流傳千年的宦官制度終於徹底地退出瞭歷史舞臺。

太監雖然沒瞭子孫根,但是封建思想卻深深地紮根在他們內心深處。1959年,溥儀出獄。他直接去探望瞭住在廟裡的沒有任何收入來源的太監,向他們連連道歉,但太監們仍在叫他“萬歲爺”,真是令人感嘆不已。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