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西夏的黨項族從哪來的?黨項族的起源和發展史!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黨項族的起源和發展史!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這裡有逝去的西夏王朝,茫茫戈壁無言佇立,胡雁掠過平沙無垠,黃河之水自此奔湧前行。”在這片荒茫的西北大地上,曾留下過黨項族人的足跡。
這是一個偉大的民族,他們征服瞭西涼,並建立起屬於黨項族人的政權——西夏,於此創造瞭絢麗的西夏文化。

但同時這又是一個神秘的民族,泱泱二十四史中關於黨項族的記載僅寥寥數筆,黨項族也隨著西夏的滅亡而黯然消失,湮沒於浩瀚的歷史長河之中。
直至近幾十年,經過不斷的研究與考證,今人才掀起瞭籠罩在西夏的面紗一角,瞭解到瞭黨項族的來路與去向。

尋祖溯源,不僅對於個體來說有極大意義,更重要的是能讓我們把握好中華文化的全貌,以此激發民族發展的內生動力。
黨項族也正有其深厚的歷史土壤供世人探索,它有著八百多年的悠久歷史,根源自古羌,歸屬於古羌中的西羌支。

既然黨項族的祖先來自於古羌,那麼就先來談談古羌的歷史。古羌是古代中原地區人民對於西部眾多遷移農牧業民族的泛稱。
人們常常會把古羌與羌族混為一談,其實不然,二者不屬於同一個概念。古羌不是一個民族,而羌族則是宋代時部分古羌人南遷後組成的一個民族,源於古羌,但不等同於古羌。

雖然羌人常與中原進行平和的貿易往來,也曾稱中原王朝為王,如《詩經·商頌》中所記載:“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但由於遊牧經濟自身的不穩定性,居無定所的羌人常與中原地區發生矛盾沖突。
秦時秦穆公“用由餘謀伐戎王,益國十二,開地千裡,遂霸西戎”。落於下風的羌人為謀求生存之道,主動改變原始的生產方式,朝畜牧兼農耕的方向發展。為瞭尋找更好的資源,古羌人第一次進行瞭大規模且長距離的遷徙活動,開啟瞭古羌的分化。

大量的羌人融入華夏文明,與中原融為一體。然而,同時也有一部分羌人選擇瞭前往湟河、青海湖等地區,成為瞭後續演化出的西羌支的基礎。
兩漢時期,由於羌人與漢朝頻繁發生戰爭,並且漢武帝采取的積極對外政策產生瞭深遠的影響,羌人部落進一步發展和分化,按照地域之分區分為東羌支與西羌支。而於西羌內部也形成多個分支,位於黃河源頭的黨項族於此時也獲得瞭充足的發展空間,故黨項族也稱黨項羌。

黨項羌中以姓氏為劃分,逐漸形成瞭黨項八氏。如《舊唐書·黨項傳》中記載,黨項八氏“有細封氏、費聽氏、往利氏、頗超氏、野辭氏、房當氏、米擒氏、拓跋氏,而拓跋氏最為強族。“
確如史料所記載,拓跋氏十分強大,成為瞭黨項族的帶領者,在魏晉隋唐的時空穿梭中給黨項族指出瞭一條道路,使黨項族逐漸強大,成為一顆新星在歷史舞臺上綻放出耀眼的光芒,為歷史畫卷增添瞭靚麗的色彩。

在之後的魏晉、隋唐中,黨項族又與多個民族進行瞭重重鬥爭與融合。吐蕃是居於青藏高原上的一個農牧民族。據後人研究,吐蕃很可能是源於黨項族與吐谷渾融合的一個分支。
而為瞭與周邊民族爭奪生存資源,吐蕃在進攻吐谷渾的同時也將矛頭指向瞭黨項羌,於是黨項羌選擇與吐谷渾聯合起來共同對抗吐蕃。

多個民族就像這樣在你來我往的交流與鬥爭中不斷融合,而黨項族在民族融合的大趨勢中憑借強大的實力堅持瞭自身的獨立性,屹立於民族之林。
西夏建立後,開國君主拓跋氏李元昊自稱為鮮卑後代,給瞭黨項拓跋氏起源於鮮卑族的說法一個有力的證詞。

黨項族中的拓跋氏是否就是來自於鮮卑族的拓跋部,圍繞這一問題史學界展開瞭激烈的討論,但至今仍未達成確切結論。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居住地點相近、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相似的黨項族與鮮卑族有著密切的交流與往來。

1227年,窩闊臺大汗遵守成吉思汗的遺囑,將黨項族的鮮血灑滿西涼大地。幸存下來的黨項族人也四散逃亡,或融合在中原漢族文明中,或被蒙古、回鶻等少數民族所接納,黨項族自此不復存在。

然而,黨項族卻沒有被歷史所忘記,無論是李自成認祖黨項族,清末形成熱門的西夏學,又或是越來越多黨項後裔尋找祖輩根源,拭去黨項族的記憶灰塵,都讓更多的人瞭解到瞭這個曾經在歷史星空中閃耀的黨項族,為中華文化拼上瞭一塊重要的拼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