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吃剩的菜飯怎麼處理 難道說全部倒掉嗎
還不知道:皇帝吃剩的東西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傢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以前偶然間看到一些清朝的宮廷裡面關於飲食的檔案,皇傢的飯菜做起來很麻煩,因為標準是非常的高而且很嚴格的,不過並不是一般人眼中的,皇室菜肴就一定是山珍海味。在清朝一開始的時候對於美食並不是那麼的重視,還是以傳統的滿族習慣為主,並不像漢人那樣的精美的菜品,不過隨著清朝國力的強大和慢慢的被漢族文化的影響,漢族的很多精品食物進入皇傢的菜單裡面,菜品的制作工藝跟豐富程度也是越來越高,但並不是頓頓珍饈,也是普通的傢常菜。就像是根據史書裡面記載的,清朝的慈禧太後平時最喜歡吃的是“四大抓四小吃”。這些都是我們尋常百姓傢也都喜歡吃的:四大抓如抓炒蝦仁、抓炒魚片、抓炒腰花、抓超裡脊;四小吃如小窩頭、豌豆黃、蕓豆卷、肉末燒餅等。

傅儀在回憶錄中也描述瞭,在清朝的皇宮裡面每天禦膳房都做瞭很多很多的菜品,不過都不是他喜歡吃的,他對嬪妃們從民傢的傢鄉各地方帶來的傢常菜肴更有興趣。傅儀在回憶錄中寫道,禦膳房的廚師經常的欺騙皇帝。並且騙人的手法就是,每天報瞭很多食材,同時也做瞭不少菜端給傅儀,在上桌的時候把他最喜歡吃的放在他的面前。皇帝經常吃的,一般也就是面前的幾道菜,放得遠一點兒的菜肴根本沒動,又原封不動的撤回,等到下一頓皇帝在用膳的時候,再重新熱一下再上來,就是為瞭撐足皇傢的面子而已。

古代皇傢用膳,那可以馬虎不得的大事,就像是清朝的皇帝,一頓飯就得有一百多菜肴,當然肯定是吃不上的,不過你可以不吃,但是不能沒有,因為這是體現皇權至高無上的一個象征,不能將就皇帝一天兩頓大餐,中午跟晚上的,所制作的菜都得保持在煨熱的狀態,皇帝想要吃飯,就得隨時熱著呈上來,一旦晚瞭就得受罰,嚴重的有可能有性命之憂,所以,招待皇帝吃飯,並不是一件好差事。

至於飯桌上高達一百道之多的菜,皇傢怎麼吃能吃完呢?皇帝偶爾會給那些大臣們賞賜著陪著一起吃,不過也不能每次都這樣吧,在一般情況下都是皇帝自己一個人吃飯的。這樣的話肯定會剩下很多很多的,這些剩下的要倒掉嗎?肯定是不可能的,以前京城裡面很多高檔的酒店就會擺著皇傢禦膳的名號,說我們店裡是皇帝的禦廚給做的,那一般人一聽,那就相當於皇傢的待遇啊,就紛紛來吃,很多酒傢憑著這個生意很是火爆,但是哪有這麼多禦廚在民間呢,說到底不過是剩菜給弄出皇宮瞭。

尤其是到明清的時候,就有專門的進行倒賣皇宮裡皇帝吃剩下的禦膳的一條產業鏈,利潤還非常的高,根據之前的野史的記載,那個時候在京城靠這條路掙錢的人在最鼎盛的時期能有一萬人之多,宮女、太監、小販等各種人群都有可能出現自這條產業鏈之中,由此可見這裡面的龐大的利潤吧。在這些剩下的菜品中,有些品相好的,甚至完全沒有被動過的,便宜賣給那些酒傢,然後經過廚房隨便加熱加工一下,就被當做是禦廚菜高價賣給那些有錢人,那些有錢人也都不是傻子,明知道是剩下的菜,也不會計較,畢竟是皇傢的東西,平常哪裡會有機會能夠品嘗的到呢?

至於那些品相並不是那麼好的,就給那些在宮外面的小販,而這些人吧這些個剩菜什麼的加一些米二次加工成各種各樣的粥,在那些個街頭小巷進行零賣,最便宜的時候十個子兒就能買一碗,就算是窮苦百姓都可以吃到,還可以吃的很好,味道居然也不錯。

雖然這是一條灰色的產業鏈,不過這也算是好的瞭,至少是物盡其用,避免瞭大量的浪費。

還有很多沒有動過的菜肴、宴席,直接賞賜給妃子們,還有的是賞給有功的大臣,這也是皇宮中常用的方法,而接受賞賜的大臣往往感受的是皇恩浩蕩,發誓死心塌地的為朝廷效力,很多接受瞭賞賜的大臣,還不忍心吃掉菜肴,帶回傢供起,結果導致壞掉,最後倒掉。

吃對於中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很有儀式感,也有很多禮儀。我中華的飲食文化屬於優秀文化的一部分,值得我們深入的研究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