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聲燭影”的真相是什麼?細說史料記載的那些“暗示”!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瞭一篇關於斧聲燭影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宋太祖趙匡胤一生奮發有為,南征北戰,結束瞭五代十國戰亂割據的局面,使中原地區重新走向大一統和繁榮。然而,英武過人的趙匡胤卻死的不明不白,他的駕崩成為瞭懸而未決的歷史疑案。有人說宋太祖是自然死亡;也有人說他是偶然發病暴斃而死;還有人說他是被他的弟弟趙光義害死的。那麼,宋太祖究竟是自然死亡,還是被人謀害致死的,下文作者便根據史料談談作者的觀點。

宋太祖趙匡胤
先看一下正史,就是官修史書《宋史》,其中關於太祖駕崩的記載隻有一句話:“癸醜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本來作為宋代開國之君的趙匡胤一生的事跡在《太祖本紀》中都記載的極為詳實,可唯獨對他的死因隻記瞭這十二個字,過於簡略,顯然從這個記載看宋太祖之死不簡單。
其次,按照我國歷史的傳統,皇位繼承傳統為父死子繼,除非前任帝王沒有兒子才選擇兄終弟及。但趙匡胤明明有兒子最終繼位的卻是他的二弟趙光義,從制度傳統上推斷,宋太祖之死也不簡單。官修史書上記載的含糊其辭,又顯得很不正常,那麼宋太祖究竟怎麼死的?根據另一本官修史書的暗示及私修史料的記載,作者認為宋太祖死於趙光義謀害的可能性非常大,為什麼這麼說呢?

《遼史》側面記載的暗示
《宋史》中雖對宋太祖死因記載簡略而且未直接指明他的死因,但另一官修史書《遼史》卻做瞭這樣的記載“十一月丙子,宋主匡胤殂,其弟炅自立,遣使來告。”(《遼史·景宗本紀》)。這裡透露瞭一點,趙光義是自立為帝,自立顯然不是被趙匡胤指定為接班人的,由此可見趙光義得位不正。權力對人的誘惑是極大的,既然趙光義是自立,那麼他有沒有可能覬覦皇位而害死自己的哥哥呢?很明顯趙光義有非常大的作案動機。
“斧聲燭影”的模糊暗示
關於趙匡胤駕崩過程,正史沒有記載,但私人修撰的史書和筆記有大量記載就是所謂的“斧聲燭影”的故事。根據《續湘山野錄》的記載:趙匡胤在未做皇帝以前曾有一位道士說他將來能做皇帝,後來果然應驗瞭。開寶九年,趙匡胤找到瞭這個能知過去未來的道士,詢問他自己還有多少陽壽,道士隻回答在當年十月二十日夜若天氣晴朗則趙匡胤還可延壽一紀,若天氣陰沉則要采取措施瞭。

道士回答趙匡胤
到瞭那一天晚上,本來天氣晴朗過瞭一會突然陰沉下來,趙匡胤很不高興,召見晉王趙光義進宮議事。太監宮女退避其外,隻有他兩人對坐著,一盞燈兩個人影,期間,趙匡胤用柱斧戳地,晉王有躲閃之意,趙匡胤大聲對晉王說“好做,好做”,之後四更,趙匡胤暴斃,晉王即位。而在《續資治通鑒長編》中記載有所不同,晉王在“斧聲燭影”之後就出宮瞭,但無論怎麼樣,趙光義都是最後一個見到趙匡胤的人。
而《續資治通鑒長編》記載當時趙匡胤生病瞭,所以為瞭黃皇位,趙光義完全可能害死自己的哥哥。況且《長編》記載“晉王時或離席,若有所遜避之狀”,完全可以猜測趙匡胤可能對弟弟有所不滿才會用柱斧戳地,而恐懼加上對權力的覬覦,趙光義完全有動機有時間害死哥哥趙匡胤。從這個意義上講,趙光義的篡位也有很大可能性。

趙匡胤皇後反應的暗示
司馬光的筆記《涑水記聞》和《續資治通鑒長編》都記載,趙匡胤駕崩後,趙匡胤的皇後宋氏命太監王繼恩招太祖之子秦王趙德芳進宮。但王繼恩認為趙匡胤傳位給晉王的意思更明顯,就違背皇後的命令,私自招來晉王趙光義。而宋皇後見到晉王的態度很詫異,也很不合理。
“後見王,愕然,連呼官傢,曰:‘吾母子之命,皆托於官傢。’王泣曰:‘共保富貴,勿憂也。’ ” “官傢”一詞是宋代對皇帝的尊稱,當時的晉王尚未登基稱帝,為什麼皇後稱之為“官傢”,據此猜測,皇後有可能察覺到瞭晉王謀害皇兄,篡位的陰謀,而被迫承認求饒。

王繼恩和晉王的態度的暗示
前文提到宋皇後命令太監王繼恩召秦王趙德芳進宮,但王繼恩不聽命令私自招來晉王,這說明瞭什麼?說明瞭這個太監王繼恩早已被晉王收買瞭,不然一個太監怎麼敢違背皇後的命令呢?那麼晉王既然能收買太監就能利用這些皇帝的身邊人害死自己的皇兄。在下面的記載也能印證,王繼恩到晉王府請晉王入宮,晉王不敢進宮,和傢人商量“久不出”,王繼恩催促說:“事久,將為他人有矣。”
這段記載暴露瞭兩個信息:第一,趙匡胤沒有明確繼承人是趙光義,第二,有資格繼承皇位的不止趙光義一個人。如果明確繼承人是晉王,他不會不敢入宮。如果趙光義順利即位,王繼恩也不會說那樣的話。所以,趙光義為瞭權力極有可能發動政變奪位,而奪位的前提就是害死自己的皇兄,這個推論也是合理的。

王繼恩私自招來晉王
宋太宗對侄子兄弟的態度
趙光義做瞭皇帝後,為瞭證明自己的合法性搬出瞭杜太後的“金匱之盟”,說杜太後有兄終弟及的命令,按照順序趙光義死後應該傳位給他的四弟趙廷美,可是宋太宗不斷打壓趙廷美,使得他英年早逝。而後宋太宗又逼死瞭大侄子趙徳昭,二侄子秦王趙德芳也不明不白的死瞭。有一句古話說得好“不做虧心事,不怕鬼叫門”,如果不是篡位害死瞭皇兄,又想傳位給兒子,他何必殘害自己兄弟侄兒呢?顯然心裡有鬼。
張守真“神降”事件背後的隱喻
據《續資治通鑒長編》和《涑水記聞》的記載,太祖連夜召見晉王的起因是張守真“神降”事件。道士張守真曾在傢中降下瞭天神,他說的話隻有張守真能明白,而且解釋的都很靈驗。有一天趙匡胤生病不愈,就命令太監王繼恩召張守真為自己降神,但神仙降臨之後卻說:“天上宮闕已成,玉鎖開,晉王有仁心”。說完就不再降臨瞭。太祖覺得此言有異才夜召晉王,囑以後事。

天上宮闕已成……
這件事寫的含糊其辭,表面上與宋太祖駕崩沒有任何關系,但細究起來,卻沒那麼簡單。第一,張守真“神降”客觀上為趙光義的繼位提供瞭天降祥瑞的合法性,在古代天降祥瑞是政治合法性的主要依據,所以這件事最終受益的是晉王。第二,在後面多次出現並對宋太祖駕崩宋太宗繼位產生重要作用的太監王繼恩,召見張守真時的執行者也是他。
上文分析過,王繼恩極有可能被晉王收買,那麼就可以做出一個推斷,王繼恩既然已經被晉王收買,那麼他也會夥同別人幫助晉王奪位,無論是私召晉王還是勸晉王快速進宮都是為晉王奪位做準備而張守真“神降”則是為晉王的繼位提供合法依據。那麼接著往下推,如果說王繼恩張守真都是為晉王服務的,那麼晉王就有篡位的動機。從這上面看趙光義也脫不瞭幹系。

趙匡胤極有可能是被趙光義所害
結語
綜上所述,宋太祖趙匡胤最大的可能就是被他的弟弟趙光義害死瞭。那麼,趙光義是如何害死自己的皇兄的呢?首先,絕不可能用柱斧。據史料記載,趙匡胤武功高強,自創瞭太祖長拳的武功,趙光義是文人出身,沒有能力直接殺死趙匡胤,再加上柱斧是用玉做的,一下子砍不死人,用柱斧即使能殺死趙匡胤也會驚動宮外的太監宮女,所以絕不會用柱斧。宋太祖極有可能是被毒藥毒死的。
後蜀的亡國之君孟昶、南唐後主李煜、吳越君主錢俶都是死在宋太宗的毒酒之下的。第二,宋太宗為瞭躲避嫌疑極有可能利用收買的太監宮女代替他害死趙匡胤,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毒藥。所以,宋太祖很可能死在毒藥之下。關於宋太祖的死因,千年來眾說紛紜,作者隻能根據現有史料進行推斷,但解開這個歷史謎團,還需要眾多學者和歷史愛好者繼續研究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