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峁遺址是什麼?公元前2000年前的石雕刻瞭什麼?
今天小編就給大傢帶來石峁遺址的介紹,希望能對大傢有所幫助。
我們知道,越是距離現代時間久遠的時期,越是有很多的謎團,因為時隔越久,我們所不瞭解的也就越多,而以現代的眼光去看那時候的人和事,其實是很不符合真實情況的,所以就需要有更多的真實存在的文物來為人們解釋瞭。而就在最近,陜西發現瞭七十多件來自公元前2000年的石雕,這些石雕上面都刻瞭什麼內容呢?這些石雕又能夠給人們帶來怎樣的瞭解呢?

1.陜西發現70餘件公元前2000年石雕
陜西石峁遺址皇城臺大臺基南護墻出土的石雕(2018年11月6日攝)。 據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近日介紹,近幾年考古工作者在石峁遺址核心區域皇城臺大臺基南護墻處發現70餘件精美石雕,雕刻內容大致可分為“神面”、人面、“神獸”、動物和符號五類。系列測年數據顯示,這批石雕的年代應不晚於公元前2000年左右。 石峁遺址位於陜西省神木市高傢堡鎮,主體內涵為距今4000年左右的石砌城址,城內面積逾400萬平方米。

2.石峁遺址
石峁(mǎo)遺址是中國已發現的龍山晚期到夏早期時期規模最大的城址。位於陜西省榆林市神木縣高傢堡鎮石峁村的禿尾河北側山峁上,地處陜北黃土高原北部邊緣。初步判斷其文化命名為石峁類型,屬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遺存。石峁遺址是探尋中華文明起源的窗口,可能是夏早期中國北方的中心。據專傢研究有可能是黃帝的都城昆侖城。
石峁遺址是距今約4000年左右,面積約425萬平方米。這個曾經的“石城”壽命超過300年。1976年,西北大學考古系教授戴應新在山西進行考察,從山西民間聽到關於神木石峁的一些信息,於是專門到石峁考察,此後先後有來自西安和北京的考古隊對其進行瞭考古發掘。
2006年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峁遺址以“中國文明的前夜”入選2012年十大考古新發現和“世界十大田野考古發現”以及“二十一世紀世界重大考古發現”。2018年4月,陜西神木石峁遺址發現4000年前大型陶鷹。2019年5月,石峁遺址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2019年9月,科技人員通過對陜西石峁遺址的遺存物取樣並進行碳14年代測定,初步確定瞭石峁遺址核心區域——皇城臺的建造年代,大約是在公元前2200年-1900年之間。

3.發掘意義
地處黃河之畔、農牧交錯帶的陜西神木石峁遺址,以“中國文明的前夜”入選2012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是目前國內所見規模最大的龍山時期至夏階段城址,以公元前2000年的三重石頭城墻和玉畫雙絕的英姿乍露,吸引著考古學傢的目光。
石峁遺址為中國文明起源形成的多元性和發展過程提供瞭全新的研究資料。有國內專傢直接用“石破天驚”來形容石峁城址的發現。石峁城址將有助於進一步瞭解所對應那個時代的社會形態、聚落形態演變、人地關系及遺址的功能。
石峁城址還為石峁玉器的年代、文化性質等問題的研究提供瞭科學背景,更對進一步瞭解早期的歷史文明格局具有重要意義。它的發現可能會改變人們對中國史前格局的認識。
2012年10月,經中國考古學會、國傢文物局、陜西省文物局、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國傢博物館等40餘位考古專傢,對神木縣石峁遺址發掘現場聯合考察認為,石峁遺址是已發現的中國史前時期規模最大城址,對於進一步探索中華文明起源等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這一遺址規模宏大的石砌城墻與以往發現的數量龐大的石峁玉器,顯示出石峁遺址在北方文化圈中的核心地位。
經過大量考古調查、勘探和部分發掘,考古隊在遺址中發現瞭保存相當完整、基本可以閉合的石砌城墻及城門、角樓和疑似“馬面”等附屬設施。通過分析調查,專傢初步認定石峁城址應當始建於龍山中期,延續至龍山晚期至二裡頭早期階段,無疑是黃河中遊地區龍山晚期至夏代早期之間的一個超大型中心聚落,是黃河腹地二裡頭遺址之外一個重要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