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真的謀反瞭嗎?他最後是怎麼死的?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這些人物也頗受爭議,其中胡惟庸的一生是經歷過人生百態,也是人們議論的對象。他都有什麼秘密呢,請聽小編詳細道來。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開始論功行賞,不可否認的是,剛剛建立的明朝,大部分開國功臣都是得到瞭賞賜。可問題是,朱元璋在位期間,發動瞭洪武四大案,也被稱為明初四大案。洪武四大案的出現,讓明朝初期的大部分官員都受到瞭牽連。
洪武四大案受牽連的官員達到瞭將近十萬人,在這樣的情況下,朝廷官員幾乎是人人自危的。胡惟庸無疑是明朝的開國功臣之一,可是在胡惟庸的前半生,是為瞭明朝建功立業的。到瞭之後,胡惟庸的做法讓朱元璋感到瞭壓力。
於是朱元璋發動瞭胡惟庸案。胡惟庸擔任宰相期間,不斷地發展自己的朋黨,正因如此,朱元璋感到瞭威脅。由此朱元璋下決心除掉胡惟庸。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爆發,當時的朱元璋前往胡惟庸的傢中,觀看醴泉。此為祥瑞,並借此邀請朱元璋前來觀賞。
也就是在返回的過程中,太監雲奇急不能言,拼命指向胡傢。於是朱元璋發現瞭胡惟庸傢上空塵土飛揚,墻道都藏有士兵。於是朱元璋以“枉法誣賢”、“蠹害政治”等罪名處死胡惟庸。就這樣,胡惟庸結束瞭自己的一生。
根據史書的記載來看,因為多做違法之事,尤其是在胡惟庸的傢中發現瞭士兵,這讓朱元璋感到瞭威脅。也就是說,這些士兵成為瞭胡惟庸謀反的證據。單單從胡惟庸謀反的角度來說,他完全沒有必要冒這個風險。也就是說,胡惟庸謀反動機不足。
胡惟庸傢中發現士兵,可是要知道當時負責京城守衛的是徐達。南京城中的錦衣衛,羽林衛,金吾衛都是徐達在負責。如果徐達不參與謀反,那麼胡惟庸根本沒有機會勝出。從這一個角度來說,胡惟庸根本沒有造反的理由。
身為丞相,胡惟庸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瞭,但是胡惟庸還要去冒被處九族的風險,實在是不合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李善長當時身居要職,正處於左丞相的位置,在這個位置中,李善長要是不參與謀反,那麼胡惟庸更沒有機會。
胡惟庸是半路參加朱元璋,是因為李善長的關系朱元璋才重用胡惟庸。從實際角度來說,李善長就相當於明朝的二當傢。史書記載瞭“善長已老,不能強拒,初不許,已而依違其間。”也就是說,此時的李善長已經無法控制胡惟庸瞭。
現如今看來,李善長是一個聰明人,無論胡惟庸是否造反成功他都要死。所以,從這一個角度來說,李善長根本不會冒風險。從胡惟庸案爆發之後,持續瞭前後將近十年的時間。胡惟庸死後,其謀反“罪狀”陸續被揭發。在這樣的情況下,大量的“胡黨”受到瞭牽連。
朱元璋為肅清“逆黨”,株連殺戮者達3萬餘人。包括開國功臣李善長、南雄侯趙庸、滎陽侯鄭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靖寧侯葉踦等1公、21侯。胡惟庸案發生後,朱元璋遂罷丞相,革中書省,並嚴格規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
由此說來,朱元璋廢除瞭丞相制。明史中關於胡惟庸案的記載出現瞭很多矛盾,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於胡惟庸是不是真的謀反,肯定是充滿瞭爭議的。不過,根據現如今的史籍資料來看,胡惟庸根本沒有謀反的可能,假如胡惟庸謀反,李善長和徐達不可能不被拉攏。
胡惟庸案的記載出現瞭很多矛盾的地方,其次很多證據也是略顯牽強,但是朱元璋想殺瞭這些功臣的心確實是很明顯。朱元璋這樣做,無疑是想要給子孫後代留下一個真真正正的江山,避免他們被這些權臣架空。不得不說,朱元璋的做法確實起到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