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朝歷代的名將評判標準是什麼?為什麼宋朝無名將?
為什麼宋朝無名將?小編為大傢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基本上符合事實,因為宋朝就沒啥名將。
名將有兩個評價標準:
一個是業務表現能打勝仗,你的本事就是再牛,但就是打不瞭勝仗,也不能算是名將,隻能說是很有名氣的將軍或很有能力的將軍。舉個例子,李廣算一個。
另一個是歷史評價有流量,你確實打瞭很多勝仗,但沒啥人知道你、也沒啥人關註你,也不能算是名將。很多打瞭勝仗,卻不知名的將軍就是如此。而很多打仗不多,卻名傳千古的就是如此,關羽算一個。

所以,名將的一般理解就是:我們普通人能叫上名字的歷史名將,而且這些人還得常打勝仗或打過足夠大的勝仗。
1.宋朝就不具備產生名將的條件
原因就是宋朝的對外作戰,真心沒啥可圈可點的大勝仗。整個朝代、整個國傢,都沒打過什麼大勝仗,就別指望產生什麼名將瞭。
南宋釣魚臺之戰不算嗎?堅守36年,都把蒙古大汗給幹死瞭。這是防守之戰,成就的是很忠誠、有頑強的將軍,但出不瞭名將。名將的業務表現不能隻是守必成,還要攻必取,就是出去揍人,不僅能把敵人揍跑,還要把敵人揍怕。
嶽飛的郾城之戰呢?就是個以少勝多的防守反擊,然後曇花一現,嶽飛就被莫須有瞭。即便嶽飛真有封狼居胥的本事,但是趙宋皇室不給他機會,他也成就不瞭名將,而隻是帶著悲劇色彩的英雄。

所以,名將的產生是有條件的。
而最大的條件就是得處於上升趨勢,名將站隊的一方集團得在不斷地走上行路線,直至登頂。
劉邦集團,有很多名將,最大的就是韓信。原因是劉邦集團是整個集團在往上走。其實項羽集團裡面也有很多厲害的角色,如龍且、鐘離眜等,但是項羽集團在走下坡路,所以這些人成不瞭名將。
而宋朝呢?自建國開始,在戰爭這個領域,就一直低位震蕩、然後快速下行。這種趨勢下又怎麼能產生名將。
2.其他朝代為什麼可以
始皇帝的大秦,名將閃閃;劉邦的大漢,名將耀眼;隋唐帝國,將星雲集。
怎麼到瞭宋朝就不行瞭?
因為宋朝建國後就一直在走下降趨勢,而且建國是篡位而來,對外打得窩囊、對內收割瞭柴傢天下。
其他朝代就不同瞭。
要麼是靠著名主和名將打出來的天下,如劉邦;要麼是建國後也要彪悍一時,名君帶著名將一起去收拾草原。
而宋朝這兩個條件都不具備。
強漢之所以強,初期是劉邦,中期是漢武帝。漢武帝打匈奴,一個皇帝就培養瞭兩個無可爭議的名將,衛青和霍去病。就是再說這倆人是外戚,但這倆人的戰場表現慫嗎?英雄不問出處,你別問人傢是怎麼起步的,而是要問人傢帶兵出去打仗,丟人瞭嗎?衛青“直曲塞,廣河南,破祁連,通西國,靡北胡”,司馬遷都得服。而霍去病呢?一個封狼居胥,試問有幾個人幹到過?

隋唐就更不用說瞭,皇帝李世民就得算個名將,單人匹馬沖入突厥軍陣、罵跑突厥可汗,還能有比這個更彪悍的名將嗎?
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大漢和大唐這些朝代,允許名將和鼓勵名將,也就是國傢需要名將,也會主動為名將廣播英明。
衛青得勝歸來,漢武帝在軍中授其大將軍印;隋唐以武立國,不怕名將太多就怕名將不夠用。
但是,宋朝就不行瞭,它就擔心出現名將,因為大宋重文輕武,就怕名將做大之後會造反。
一個狄青好不容易做到瞭樞密院使,還被文官集團給擠兌走瞭。大宋就這種氣候,聰明的人就是能成為名將,也不敢成就名將的威名。

大宋不需要名將,即便有能打的將軍,王朝的宣傳機構也不會給他應有的褒榮,甚至還得把他玩死。嶽飛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3.名將不是能打就可以的,得有趨勢、得有需要,還得有身後評價
宋朝有能打的將軍嗎?
肯定有。
但是,趨勢不允許,國傢對外就始終是一種守勢,就是霍去病在世,也得老實地守城、守要塞。這還怎麼發揮業務表現,成就名將威名。
還有,國傢也不需要,宋朝就不需要名將,而且忌憚名將。主要是五代十國把中原文明給教訓傻瞭,殺得太瘋狂。所以,劉邦容不下韓信,大宋甚至連曹參都容不下。
這是宋朝出不來名將的原因所在。同時,除瞭業務表現、除瞭趨勢、除瞭需要,還有身後評價的問題。就是縱觀一個人的人設,看他是個什麼人。
吳三桂算是名將嗎?

就業務表現而言,吳三桂得算。在大明,鎮守山海關,擋住滿清,業務表現很牛;在大清,從東北幹到西南,所向披靡,業務表現得算卓越。
但是,就是很難給他一個名將的頭銜。原因就是身後評價不夠正面,他一會叛明、一會叛清,自己的人設徹底崩瞭,所以隻能說吳三桂很能打,但不會給他個名將頭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