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明朝和女真是怎麼開始有糾葛的?明朝和女真族的百年交戰史!

明朝和女真是怎麼開始有糾葛的?明朝和女真族的百年交戰史!

時間:2020-01-15 17:41:38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今天小編給大傢帶來明朝和女真族的百年交戰史!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女真族,是一個世居東北的少數民族。古代稱為扶餘、肅慎、挹婁、勿吉、靺鞨等,從兩宋時期開始稱為女真、女直等。如今的滿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赫哲族、錫伯族等都是女真族的後裔。古代王朝要想經營好東北地區,實現對東北的有效管理,就必須要和女真族群體形成良好的關系。明朝從建國初期就開始經營東北,和女真族發生瞭密切的聯系。研究明朝和女真族的關系,也能夠瞭解明朝對東北的管理情況。

一,明朝前期的情況:對東北實現瞭羈縻的管轄

元朝滅金之後,在東北設置瞭遼陽行省、征東元帥府、開元路總管府、合蘭府水達達總管府對女真族進行管轄。1368年,明朝建立,元朝滅亡。不過元朝的殘餘勢力依然盤踞大漠、東北和西北。為剪除東北的蒙古勢力,朱元璋一方面派遣使者到遼東“詔諭”,一方面派遣軍隊向遼東軍隊。1371年,原遼陽行省長官劉益歸附,明朝在於是在遼東設置遼都衛。1375年升為遼東都司,管轄遼東25衛,138所,2州。1387年,朱元璋又派遣馮勝率20萬大軍討伐盤踞在金山(今吉林農安)的納哈出,基本將東北的蒙古勢力驅除。

女真族

此時,遼東已經成為瞭明朝經營東北的跳板。這裡為中溫帶氣候,地形平坦,遼河貫穿全境,突然肥沃,有利於農耕經濟的發展。但是,遼東之外的黑龍江流域則氣候嚴寒,在當時不利於農業生產,因此明朝的勢力也難以推進。占據遼東之後,蒙古在東北依然存在一定的勢力。於是明朝試圖招撫女真來制衡蒙古,利用“金元世仇,欲其蠻夷自攻也”,這是明朝對邊疆民族推行瞭“以夷制夷”的具體表現之一。在明朝的詔諭下,部分女真部落臣服於明朝。

滅納哈出勢力後,明朝試圖在斡朵裡(依蘭)設置三萬衛,但是未能成功,隻好撤回開原一帶。這說明,明朝雖然擊敗瞭蒙古殘餘勢力,但是想要將自己的勢力深入東北復地還是十分困難的。明朝勢力真正推進到黑龍江流域,是永樂時期。1403年,朱棣派遣使者到黑龍江詔諭,接著許多女真部首領相繼入京朝覲。明朝於是將這些部落冊封為衛,其部落酋長為指揮使。到永樂七年,已經冊封瞭132個衛,海西女真、建州女真、野人女真相繼歸附。1409年,明朝在奴兒幹(特林,黑龍江入海口一帶)設置瞭奴兒幹都司,成為瞭明朝在黑龍江的軍事據點。

不過,明朝對東北的控制依然是十分薄弱的。一方面,奴兒幹都司駐紮的軍隊十分有限,甚至沒有駐紮軍隊。1413年,明朝派遣宦官亦失哈巡視奴兒幹,並且修建瞭永寧寺。但是在1432年第二次巡視奴兒幹時,發現永寧市已經被毀,不得不進行重建。永寧寺位於奴兒幹都會被毀,說明明朝在此應該沒有駐紮軍隊。

另外,明朝對遼東的控制也並非十分穩定。1423年,遼東女真楊木答幾掠走開原軍民1000餘門,逃到阿木河地區。隨後,建州左衛首領猛哥帖木兒率領建州與之交戰,結果建州左部女真遭到瞭重大的損失,猛哥帖木兒戰死去,部族被掠殺慘重。該事件史稱“阿木河之變”。之後,建州左衛被迫南遷遼東蘇子河(今遼寧撫順),和建州衛相鄰。其內部又出現瞭分裂,之後明朝又增加瞭建州右衛,於是形成瞭“建州三衛”。

仁宣時期,鑒於明朝財政收入出現危機,於是采取瞭全面收縮的政策。1434年,奴兒幹都司被撤銷,明朝不再派遣軍隊巡視黑龍江,從此明朝勢力退出瞭此地。此後,雖然明朝陸續在東北增加衛的冊封,但這都已經沒有瞭實際上的意義,隻是對當地部落勢力名義上的承認罷瞭。

二,明朝中期的局勢:斷斷續續的和戰

明英宗時期,明朝開始走向衰落,女真族對明朝的態度也悄然發生變化。由於明英宗時期政治腐敗,而遼東的官員對建州女真部也驕橫無禮,引發瞭建州部的不滿。當時,明朝和周邊民族和國傢都實行瞭朝貢貿易,明朝采取“薄來後往”的政策來吸引“萬國來朝”。而女真族也在這個朝貢體系之內,為瞭得到更多利益,女真派遣的“朝貢”規模往往會超過規定的規模,這就加大瞭明朝的財政負擔。1464年,明朝規定海西、建州女真入貢人數限制,這引發瞭女真各部的不滿。於是建州部開始“寇掠”遼東。從此,明朝和女真族的戰爭就斷斷續續地進行。

初期的女真對明朝是“陽為效順,陰為抄掠”,不斷侵擾遼東,對遼東造成瞭巨大的破壞。為瞭防禦,從明英宗時期開始修建遼東邊墻,邊墻“廣袤千餘裡,立烽堠實兵馬”,成為瞭明朝和女真族地區的邊界線。成化年間,分別在1467年和1479年兩次聯合朝鮮進攻建州女真,嚴重削弱瞭建州的實力,史稱“犁庭掃穴”。但是明朝的這種血腥政策無疑也激化瞭民族矛盾。

成化年間兩次征伐之後的60年間,建州女真再次歸順,和明朝恢復瞭朝貢貿易,接受瞭明朝的冊封。在這60年,建州的經濟開始恢復瞭起來。嘉靖年間,女真和明朝的關系又緊張起來,原因同樣是因為女真的“朝貢”遭到瞭阻礙。1542年開始,建州女真不斷侵犯遼東。明朝則派李成梁進行反擊,建州首領王杲被殺。為緩和民族矛盾,1576年,明朝在清河、靉陽、寬奠等開放邊市,進行貿易。但是明朝的官兵卻操控市場,再次引發瞭民族矛盾。1580年,建州女真再次侵犯遼東。同年,李成梁也對建州進行瞭反擊,導致建州部更加衰落。清史專傢李治亭認為,明朝和建州女真的戰爭,完全是明朝的欺壓引發的。

李成梁石坊

海西女真部位於松花江一帶,但是和明朝的關系就比較融洽瞭。“土木堡之變”後,海西女真受到蒙古的進攻,被迫南遷,有些部落也加入到瞭侵犯遼東的行列之中。不久,哈達部的王忠、王臺稱雄女真長達40年。他們壟斷瞭海西女真對明朝的朝貢,同時約束各部的行為,穩定瞭東北的秩序。從王氏的強大可以看出,女真開始有走向統一的趨勢。

海西女真各部

三,明朝後期的局勢:女真統一,逆轉局勢

女真族最終到瞭努爾哈赤時期才走向瞭統一。努爾哈赤是建州女真的貴族,1574年,李成梁破王杲時,努爾哈赤也被俘虜,他被迫在李成梁邊臥薪嘗膽,等待時機。19歲時,他終於回到瞭建州。1583年,努爾哈赤的祖父、父親均被明朝軍隊誤殺,從此努爾哈赤走上瞭復仇的道路。同年,他以“兵不滿百,甲僅十三”起兵,開始統一建州女真,五年之後,建州五部宣告統一。之後,努爾哈赤又開始消滅海西女真各部。

努爾哈赤

在統一女真的過程中,努爾哈赤對明朝采取瞭和平的政策,保持朝貢貿易。一方面可以增加財政收入,另外一方面可以減輕自己的軍事壓力。而明朝方面開始對努爾哈赤的統一戰爭不管不顧,認為這是蠻夷相攻,無需理會。但努爾哈赤快統一海西女真的時候,明朝又趕緊扶持葉赫、烏拉兩部以對抗努爾哈赤。於是,明朝和努爾哈赤的矛盾也就公開化瞭。1616年,努爾哈赤公開建立“金國”,史稱“後金”,與明朝對峙,同時準備進攻明朝。1618年,努爾哈赤進攻遼東,明朝和女真的戰爭重新爆發。第二年,明朝派遣10萬大軍反攻,雙方在薩爾滸大戰,結果明朝軍隊全軍覆沒。從此女真在和明朝的戰爭中占據主動優勢。

薩爾滸之戰後,努爾哈赤又開始進攻遼東,奪去瞭明朝的開原、鐵嶺、沈陽、遼陽等城市。1625年,努爾哈赤遷都沈陽。1626年,努爾哈赤在寧遠戰役中被明朝袁崇煥部隊的紅夷大炮擊退,不久去世。

沈陽故宮

努爾哈赤之後,皇太極繼位。他在位期間,沒有急著和明朝開戰,而是著手於內政改革。他仿照明朝建立瞭官僚制度體系、調節滿漢民族關系、引進西方先進的火炮,改名“紅衣大炮”。在對外方面,他兩次東征朝鮮,三次西征林丹汗、四次北伐野人女真。接著才南下進攻遼東和遼西。到瞭1640年,明朝的勢力基本全部退出瞭山海關以內,皇太極統一瞭東北。不僅如此,他還多次從漠南地區南下侵犯關內,導致明朝的京畿地位受到瞭嚴重的威脅。1644年,李自成滅明朝。從此,女真族和明朝的戰爭轉化為瞭清朝入關統一全國的戰爭。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