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南北朝亂瞭300年!苻堅、劉裕、拓跋燾為什麼都不能完成統一大業?
東晉南北朝為什麼亂瞭300年?下面小編為大傢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近300年的東晉南北朝歷史,一直都沒有趨於統一的狀態。有那麼幾次差一點就可以完成統一,卻因為各種人為原因,最終導致失敗。
那麼這300年的歷史中,到底有幾次可以完成統一大業的呢?他們統一全國的過程中,到底遇到瞭什麼致命的阻撓?

01最不牢靠的南征,前秦苻堅南征東晉王朝。
苻堅是個優秀的領導,在他的努力下,一統整個大北方。眼看著就要飲馬長江,奪取東晉的天下瞭,可是這個時候前秦內部卻出現瞭問題。
其實前秦這個王朝,成立的時間實在是太短,整個帝國從創立基業到滅亡,隻不過才44年。而這44年中,大一統北方的時間就更短瞭,隻有在苻堅登基以後,才實現瞭一統北方的志願。
猛曰:‘晉雖僻陋吳越,乃正朔相承。親仁善鄰,國之寶也。臣沒之後,願不以晉為圖。鮮卑、羌虜,我之仇也,終為人患,宜漸除之,以便社稷。’---《晉書》
所以說在南征之前的前秦,其實是一個非常不穩定的政權。苻堅殺瞭荒淫無道的堂兄苻生以後,自立為大秦天王。

在這之後苻堅開始重用王猛治理國傢內部的政治經濟問題,而自己則帶領大軍開啟瞭一系列滅國之戰。公元370年,苻堅滅亡前燕。第二年滅亡仇池氐楊氏。公元373年,苻堅攻下東晉的梁州和益州,實力大增。公元376年,苻堅滅亡前涼張氏,同年滅亡代。公元382年苻堅派人駐守西域。
至此苻堅的大秦帝國達到瞭巔峰,整個北方統一瞭不說,連益州也成為瞭苻堅的地盤,可以說是三分天下有其二的狀態瞭。當時的東晉隻有東南地區這一小塊地盤,實在是窩囊。
但是苻堅此刻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他軍中的統帥,基本都是亡國之君的後人或者下屬,自己培養出來的力量並不多。雖然體現瞭苻堅兼容並包的豪情,卻給他的南征之戰蒙上瞭隱患。
王猛是非常反對苻堅南征的,因為他認為苻堅將諸胡遷入關中,使得後方極有可能紊亂,軍中將領有皆有叛亂的可能。可是鮮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萇卻積極支持苻堅南征,因為他們想要復國。
最終南征之戰失敗,東晉謝安調和謝傢和桓傢的矛盾,矛頭統一對外,擊敗瞭內部紊亂的苻堅集團。以慕容垂和姚萇為首的各族領袖紛紛自立,這一場戰爭他們幾乎沒有任何損失。

02最可惜的北伐之戰,劉裕北伐。
劉裕是個傳奇人物,劉宋王朝的代言人。當時東晉王朝內亂不斷,桓傢造反以後,東晉更是亂成瞭一鍋粥。
這個時候已經成為北府兵領袖的劉裕,開始瞭自己開掛的人生。他逐一平定瞭各地的叛亂以後,將東晉王朝重新收拾瞭起來。
劉裕遣使求和於秦,且求南鄉等諸郡,秦王興許之。群臣咸以為不可,興曰:“天下之善一也。劉裕拔起細微,能討誅桓玄,興復晉室,內厘庶政,外修封疆,吾何惜數郡,不以成其美乎!”遂割南鄉、順陽、新野、舞陰等十二郡歸於晉。---《資治通鑒》
不過他的志向遠不隻有如此,在這個時候他果斷選擇北伐。因為當時後秦正好在權力交接的時候,老皇帝剛死,新皇帝上臺地位不穩。

這個過程中也是艱險重重,因為北魏並沒有打算讓劉裕這麼容易就滅瞭後秦。多方夾擊之下,劉裕分兵北上,派遣王鎮惡攻取洛陽,自己的大軍直奔長安而來。攻打長安的過程也比較艱難,劉裕分兵沈田子、王鎮惡三路圍攻,最終擊敗後秦最後的一道防線。
這個時候劉裕已經徹底征服瞭長安,如果再往北打,那一統天下可就指日可待瞭。其實劉裕這個時候完全有機會一統天下。但是恰好在這個時候,他的諸葛亮劉穆之在後方病死瞭。
劉穆之作為劉裕的頭號助手,不僅幫劉裕穩定東晉後方的政治,還幫劉裕輸送糧草兵源,是非常重要的人物,類似劉備征漢中時期,諸葛亮所擔當的職責。
劉穆之的死,使得劉裕徹底放棄瞭北伐之戰,因為他必須要回去穩定局勢。否則自己在北伐的時候,南方出現混亂,可就徹底完蛋瞭。
為此劉裕放棄瞭北伐,回傢以後取代瞭東晉王朝,開創瞭劉宋帝國。雖然他做瞭皇帝,卻也錯失瞭一次絕妙的一統天下的機會。

03最無奈的南征,拓跋燾飲馬長江。
劉裕放棄瞭北伐,而打下的長安城也因為將領們的內亂,逐漸脫離瞭劉宋王朝的控制。所以基本上劉宋王朝傳給劉義符的時候,也隻有黃河南方大部分地區。
劉義符被廢瞭以後,劉裕的第三個兒子劉義隆登基。這是一個非常有名氣的皇帝,辛棄疾有一句詞: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這裡的元嘉就是劉義符的年號。
世祖緣栗水西行,過漢將竇憲故壘。六月,車駕次於免園水,去平城三千七百裡。分軍搜討,東至瀚海,西接張掖水,北渡燕然山,東西五千餘裡,南北三千裡。高車諸部殺大檀種類,前後歸降三十餘萬,俘獲首虜及戎馬百餘萬匹。---《魏書》
他是參與瞭父親北伐戰爭的,當時留守彭城的就是劉義隆。所以劉義隆心中一直有一個北伐夢想,但是在這之前,他必須要穩定內部的經濟和政治。
而趁此機會,北方另外一個帝國北魏帝國,已經開始瞭自己的一統天下之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是個非常聰明的皇帝,他常有一統天下,混一戎華的志向。
光有志向還不夠,他的軍事能力非常出眾,多次親征,相繼滅亡瞭胡夏、北燕、北涼等諸侯國。將吐谷渾趕出境內,同時將劉宋王朝的河南地區占領。
大一統北方以後,拓跋燾也有南下的打算。可與此同時,劉義隆已經開始瞭自己的北伐戰爭。為瞭應付劉義隆的大軍,拓跋燾甚至開始打造戰船,準備迎敵。
結果拓跋燾親率大軍擊敗瞭劉義隆兩次。不僅如此,劉義隆大軍徹底退回瞭長江以南地區。而拓跋燾的大軍一直打到瞭長江邊上,實現瞭自己飲馬長江的理想。同時整個長江以北的地區,都成瞭北魏的勢力范圍。
這個時候拓跋燾的確有南征的打算,可有一個致命的問題,那就是北魏的水師力量遠不是劉宋王朝的對手。南方的水師戰船,經過三國東吳、東晉王朝等時期的發展,早就成為瞭天下最強大的水師。為此拓跋燾隻好止步於此。

總結:一統天下之路,萬分艱難。
不論是南征,還是北伐。自從秦始皇一統天下開始,各路諸侯都想要中原逐鹿,成為一統天下的人。
可是這條路非常艱難,尤其是同時期出現多位有相同志向的諸侯時,更加艱難。三國時期,曹操完全有能力一統天下,可遇到瞭劉備和孫權這種相同檔次的諸侯,他也隻能止步。
同樣的道理,南北朝時期的諸侯,若不是遇到相對的對手,那就是自身存在一定的問題。苻堅遇到瞭謝安,劉裕碰到瞭劉穆之的死,而拓跋燾則因為遇上瞭劉義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