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清朝妃子穿的花盆底鞋,除瞭好看還有什麼作用?

清朝妃子穿的花盆底鞋,除瞭好看還有什麼作用?

時間:2020-01-15 19:30:38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今天小編給大傢帶來清朝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小腳似乎是所有女孩的標志,但是我們在清宮劇中看到的嬪妃們雙腳露出來時,都是正常的大小,很多人都覺得這可能不符合史實,但其實這才是清宮嬪妃雙腳的正確打開方式。因為清朝入關前是遊牧民族,女子沒有裹小腳的傳統。而且當時的清朝統治中國後,見到漢族女子纏足,認為這是違反自然的現象,嚴禁滿族的女子纏足,所以八旗中的女孩沒有纏足的。

看清宮劇的朋友肯定都見過''花盆底'',比如《新還珠格格》中有一集,民間丫頭小燕子根本穿不慣格格們穿的花盆底,直接在乾隆和皇後面前摔瞭個四腳朝天,那畫面“太美”,乾隆都不好意思直視瞭那麼問題來瞭,那麼難穿的鞋子,穿它到底圖個啥?裡面竟然有那麼多講究?咱接著看!

關於花盆底鞋的起源有這樣一種說法,說的過去滿族婦女給前線打仗的丈夫送後勤物資時,在渡過一片泥塘時便學著白鶴的樣子,在鞋上綁上瞭高高的樹杈子,這樣就能不讓鞋子被水浸濕。再後來,清軍入關之後,後宮妃嬪就逐漸繼承這樣的鞋子並越來越精致,最後成瞭如今的花盆底鞋。

“花盆底”,全稱為“清代花盆底鞋”,又稱“旗鞋”,是清朝時期滿族婦女穿的一種鞋子,這鞋可比厚底鞋難穿多瞭,它通常以木為底,鞋底高5~10厘米,最高可達25厘米,上細下寬、前平後圓,因為它落地踩下的印痕特別像馬蹄,所以也叫它“馬蹄鞋”。

大傢都知道,皇帝素來有“後宮佳麗三千人”的說法,即使沒有3000人那麼誇張,幾十、幾百個還是有的,皇帝也不會記住所有人的名字,此時“花盆底鞋”就發揮瞭用處。

隨著時代的發展,清朝女子的“花盆底鞋”愈發精美,上面會有各種刺繡、雕刻、串珠,甚至還在鞋尖上掛著小穗子,加上這種鞋通常是貴族中青年女子才穿(老年多穿平底鞋),所以到瞭後期妃子們穿的鞋子是根據她們的地位來規定的。皇帝要是忘瞭眼前女子的身份和地位,隻要看一眼那雙鞋,就能快速反應過來瞭。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