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秦國滅六國一共花瞭15年時間 再次之前這個國傢足足拖瞭秦國20年時間

秦國滅六國一共花瞭15年時間 再次之前這個國傢足足拖瞭秦國20年時間

時間:2020-01-16 09:22:34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今天小編給大傢帶來秦國滅六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秦國滅六國一共花瞭15年時間,但是在此之前有一個效果足足拖瞭秦國20年時間,那它到底是哪個國傢呢?其實秦國滅六國的計劃是非常縝密的,如果中間出現一點差錯,讓其它幾個國傢聯合起來抗秦,可能最後的結果就完全不同瞭。所以這整個過程秦國也背負瞭很大的壓力,關鍵是絕不能讓趙國和楚國聯手,不然秦國是絕對拿不下趙國的。所以秦國前期拉攏其他國傢的做法還是起到瞭比較重要的作用的。

公元前453年,三傢分晉;公元前403年,魏、韓、趙三國得到周王室的承認,正式位列於諸侯。三傢分晉成為春秋戰國的時間分界線,七雄爭霸局面正式形成。魏、韓、趙三國走上瞭三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三傢分晉時,魏國占據瞭最好的位置,國土面積覆蓋瞭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河北、陜西的一部分,最先走上變法圖強的道路。從魏文侯、魏武侯到魏惠王,魏國稱霸中原近百年,直到秦國商鞅變法後才有所衰落。

趙國分到瞭山西中北部和河北南部地區。這個地方與林胡、樓煩、中山等國接壤,時時受到少數民族的侵擾。趙國自立國以來,大部分時間都在和匈奴等少數民族掐架,幾乎不參與中原爭霸。就這樣默默地過瞭一百年,經過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趙國總算是硬氣瞭一把,向西拓地千裡,和秦國接壤,成為戰國後期東方六國中最強大的國傢。

韓國自立國以來,從頭到尾都沒什麼存在感。它正好夾在秦、楚、魏、齊這四個戰國前期最強大的國傢中間,周邊鄰居一個也惹不起,根本沒有拓展領土的地方,隻能欺負一下形同虛設的周王室和已經落沒的鄭國。

為瞭不受強鄰欺負,韓國別出心裁地發展軍備。韓國的冶煉技術是當時最先進的,所謂“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所制造的弩最遠射程可達600米;韓國的劍也很鋒利,能“陸斷牛馬,水截鵠雁”,“當敵則斬堅甲鐵幕”。伊闕之戰時,秦將白起就對裝備精良的韓國軍隊非常忌憚,不敢正面進攻,而是設下疑兵牽制韓軍,然後繞至魏軍側翼發起突襲。魏軍兵敗後,韓軍軍心大亂,尚未接戰便全軍潰散。

韓國最強盛的時期是在韓昭侯任用申不害變法的時候。申不害為相十五年,內修政理,外結諸侯,國內政局穩定,百姓生活富裕,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但是,申不害變法並不徹底,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韓國的問題。申不害和韓昭侯去世後,韓國很快又衰落瞭。

在大部分時間,韓國都是其餘六雄爭霸的資本和緩沖地,不是魏挾韓攻秦,就是秦挾韓攻楚,勝瞭沒有好處,敗瞭就喪師失地,韓國本就不多的元氣被一點點消耗殆盡。特別是魏國霸權衰落後,韓國成為秦軍東進的絆腳石,幾乎年年被秦軍入侵。以至於不得不派韓非向秦國納地效璽,請為藩臣。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根據“遠交近攻”策略,對韓國發起滅國之戰。上黨太守馮亭禍水東引,把上黨郡獻給趙國,成功地轉移瞭秦國的戰略目標,隨後爆發長達兩年的長平之戰。秦國雖然獲勝,卻也元氣大傷,愣是沒打贏瞭後來的邯鄲之戰,最後被信陵君率五國聯軍反攻函谷關,險些不敵。秦滅六國的腳步因此被推遲瞭整整二十年,這可能是韓國存在的最大意義瞭。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