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山》和《歸藏》是什麼?用《周易》能推斷出這兩本書的內容嗎?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用《周易》推斷出《連山》和《歸藏》的內容,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說到《連山》和《歸藏》就不得不提這個《周易》,他們之間的聯系非常的大,但是這個《連山》和《歸藏》其實早已經失傳瞭,但是《周易》就還在,那麼有的人問瞭,是否可以通過現在的這個《周易》來推斷出失傳很久的《連山》和《歸藏》的內容呢?下面就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分析揭秘看看!
到底有這兩本書嗎?請看《周禮》:

據載,太卜之官掌管三易:
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
也就是說,《周禮》做為儒傢經典,十三經之一,記載瞭歷史上的這兩本奇書。再跟大傢說下《周禮》,相傳為周公旦所著,但實際上成書於兩漢之間 。《周禮》與《儀禮》和《禮記》合稱"三禮",是古代華夏民族禮樂文化的理論形態,對禮法、禮義作瞭最權威的記載和解釋,對歷代禮制的影響最為深遠。
而我們看《尚書》《左傳》《國語》等書,確實有三易的運用。這說明什麼呢?

先跟大傢說下剛才說的三本書,首先《尚書》,尚者,上也。上古之書,是我國上古歷史文獻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匯編。它保存瞭商周特別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書》約成書於公元前五世紀,也就是戰國之前。相傳由孔子編撰而成,但有些篇目是後來儒傢補充進去的。《國語》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著作。記錄瞭周朝王室和一些諸侯國的歷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約前947年),下至智伯被滅(前453年)。也就是西周和春秋時期的歷史。

《左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史著作,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根據魯國國史《春秋》編成。也就是說,上古的著作裡確實證實瞭三易的存在。《連山》《歸藏》的存在。
而《禮記》及其鄭玄的註釋也認為《歸藏》是殷代的陰陽之書,而由此推論《連山》是夏代之書。

盡管《漢書》沒有提取這兩本奇書,但是漢代的桓譚卻認為這兩本書都是存在的。並且還記述瞭《連山》有八萬字,《歸藏》有四千三百字。後世的晉代的幹寶,宋代的羅泌,羅蘋,李過等人,也記下瞭《歸藏》的部分卦名。而這些卦名和《周易》經文的卦名是相合類似的。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漢以後流傳的《歸藏》是有根據的,並非是杜撰。
再說到考古,當代學者也有人認為王傢臺秦簡《易》卦就是《歸藏》。
還有一種說法,那就是從《山海經》中去尋找。

《山海經》是什麼呢?
最早整理《山海經》的是西漢的劉歆,他就認為這本書是三代時所作,產生於堯舜禹的時代……禹把天下劃分成九州,益與伯翳等人區分萬物的本質,寫出瞭《山海經》。劉歆這一說法其實是受到《列子》的影響。《列子·湯問第五》中說,夏革回答湯的疑問,提到瞭五座大山及山上的特產,此外還有怪異之物,這和《山海經》記載的地理、特產以及怪物的寫法非常相似。同時,《列子》中又說這些怪物是大禹治水周行天下時親眼見過的,他的臣子伯翳瞭解這些怪物,夷堅聽說之後把這些怪物記瞭下來。因此,這種說法就影響到劉歆以上的論斷。其後,王充《論衡·別通篇》、趙嘩《吳越春秋》等都持這種觀點。
那《山海經》是怎麼說的呢?
在這說這個之前,我們先說下什麼是易,《說文解字》就說,日月為易,象陰陽也。意思是說,易字是上日下月,合而為易。也就是說,易有日和月的含義,講的是陰陽交易交替 消長有關的。
《山海經》中的《大荒經》裡,分為東南西北四經,每經都 有七座前面加瞭大荒 之中四個字的山,大荒 西經裡也有七座山,都 是排成一條線,在裡面說明瞭那是日月所出或日月所入的。

另外,大荒之中,南北也均有七座山,這樣形成瞭二十八宿,進而可以推測太陽月亮的位置,進而他又提出,所謂連山者,是針對東西兩邊的那兩排連成一條線的定位山,連山易也可理解為在東西兩邊那兩排山上南北來回移動的太陽和月亮。或者就是太陽月亮在連山上南北變易。而歸藏呢,是指太陽與月亮從西邊的連山上落下去瞭。落下瞭就是隱藏瞭。

那既然是《山海經》產生於堯舜禹時代,那麼《連山》《歸藏》也就是於此時瞭。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