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古代的糧草是哪些東西?戰馬吃的草為什麼也要送?

古代的糧草是哪些東西?戰馬吃的草為什麼也要送?

時間:2020-01-16 20:48:32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今天小編給大傢帶來古代的糧草是哪些東西?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說到糧草,我國古代的經典兵書《孫子兵法》當中曾用大篇幅介紹瞭關於糧草的內容,甚至就連運糧的次數都有精確限制,並且將軍糧不足帶來的影響都說的 清清楚楚,這本起於先秦時代的兵書,不但是我國歷代兵傢必讀讀物,也被世界各國兵傢公認為入門讀物。這樣一本兵書裡如此重視糧草,可見這糧草還真是決定勝敗的東西。

拜古裝電視劇所賜,糧草似乎就是一堆亂草而已,一度小時候的我以為古代士兵吃的都是草,似乎和牛羊差不多,其實真實情況並不是這樣。

古代的糧草實際上是糧食和稻草的總稱(其實就是苜蓿),糧食是給當兵的吃的,稻草則是給戰馬吃的,在古代戰馬的地位甚至超過一般步兵,尤其是中原王朝,戰馬更為珍貴。作為古代唯一的快速機動力量,戰馬隻有吃好瞭才有能力去發揮所謂的機動性。

古代戰馬吃的不是一般的草而是苜蓿,一種產於中亞的植物,中原王朝引進西域戰馬之後,也順便引進瞭這種植物,這也是苜蓿進入中原的主要途徑。

和現代大兵軍糧種類豐富不同,古代士兵吃的軍糧就比較單一瞭,在宋代之前,士兵主要的軍糧是粟,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小米,這是因為粟產量比較高,而且每年的產量都比較穩定,所以它可以作為軍糧食用,但是粟蘊含的能量比較低,古代人飯量又比較大,因此一個士兵每個月要吃掉2石糧。

正是因為軍糧用量巨大,所以在古代每逢有戰事,軍糧都要提前運到戰地,因此就有瞭那句兵傢名言:“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然而,即便是提前囤積糧草,在曠日持久的戰爭中,糧草消耗速度也是非常驚人的,這就需要後方源源不斷的籌措糧草然後運輸到前線,因此也就有瞭截斷糧道的計謀。在古代,一旦斷糧,不出三日軍心就會大亂,有再多的兵馬也不堪一擊。

相比較古代,現代戰爭中截斷糧道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這是因為現代戰爭中運輸軍糧的方式多種多樣(例如:空運),儲存軍糧的方式也很多(例如:罐頭),古代士兵是沒辦法背著小米到處跑的,而現代士兵卻可以背著各種肉罐頭到處走,因此在現代戰爭中,軍糧早已成為瞭單兵裝備之一,即便一個人身處叢林深處,他也可以自己埋鍋造飯喂飽腦袋。

不過無論古代還是現代,軍糧依舊是重中之重,一支沒有糧食的軍隊也是沒有鬥志和戰鬥意志的,正所謂:“當兵吃糧”大兵們就是沖著糧食來得,因此吃好瞭才關鍵。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