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歐洲貴族都有傢徽中國沒有?傢徽有什麼作用?
今天小編就給大傢帶來歐洲傢徽的介紹,希望能對大傢有所幫助。
傢徽這東西隻用於封建領主。中國自秦以後就是中央集權制瞭,更何況中國的分封制也不同於西方,而歐洲與日本的分封制更為相似,封建領主(大名)向下一級領主(大名)收稅,並且豢養騎士(武士),每個領主都有自己傢的傢徽、旗幟、標志、符號,國王隻是最大的領主,而在中國天下都是皇帝的,各級行政區的長官都是任命的,即使再興旺的傢族誰也不敢豢養死士,還弄什麼傢徽旗幟標志符號,那不是找死嗎?

在戰爭頻繁的西方,傢徽最重點功能是戰爭中用於識別敵我。可以不給下層平民看卻一定要給下層士兵看啊!還有,一大堆騎士未必相互認識,寫字對方九成不認識(中世紀沒幾個貴族識字的),而且字母文字容易混淆,於是隻有用圖案瞭,時間長瞭,固定下來就成傢徽瞭……中國上層識率高,對下層漢字也容易分辨,而且在更文明的華夏看來禽獸沒人高貴,於是在中國族徽(圖騰)就很少存在意義瞭,自然就慢慢消失瞭。

我認為是因為世傢大族的姓氏就是保證瞭!到哪去,亮出姓氏和祖籍,人傢就知道你傢牛氣瞭!根本不用其他的東西。因為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大一統的。文字。語言都通。你傢族牛氣,全國都知道。不像歐洲,日本。都是一堆一塊地,你傢牛氣。其實也就相當於在一個小區域牛氣,而且語言啊,文字啊,都不通。所以需要傢族徽章來宣揚自傢。

為什麼日本和歐洲普遍都有傢徽為什麼中國沒有,說沒有貴族孔子能不算,其實真正的原因他們太落後瞭,歐洲那幫貴族除瞭傳教士認識字其他基本白搭,再說基督教的名字都在聖經取,總不能打仗都舉個皮特,日本同樣隻有僧侶是文化人,用大大明的傢徽永樂通寶,你能說多有文化。為什麼在春秋戰國時期沒有發展出類似於紋章一類的標志呢?雖然在諸侯之間的戰爭中可以通過標明姓氏的旗幟來判別所屬,但是對於更細小一層的組織,比如諸侯國下屬的具體大夫又怎麼判別?因為放眼整個東周時期,僅僅用姓氏來表示的話仍然嫌太狹隘,比如各諸侯的公子某,公孫某等,這些作為大夫的貴族在戰爭中又是如何互相區分的?

中國和歐洲,日本不一樣。他們都是一群貴族,然後擁戴一個貴族成為代表,那就是國王,但實際上貴族傢族還是那個貴族傢族。中國每個朝代都隻有一個貴族,一個唐,或者一個宋,就是這個貴族傢族的族徽,剩下所有人都是這個傢族的打工仔兒子,一個打工的你要什麼族徽?戰國以前是有貴族的,但是,全國貴族都是一傢子出來的。都是周天子的兄弟子侄。各立傢族等於分裂周天子傢天下。秦統一之後,除王室外是沒貴族階級的。這正是中國社會千年領先世界的原因。社會組織結構先進。

說有也可以,說沒有也可以!隻有皇帝許可就會有,好像"嶽傢軍”“楊傢將”"祝傢莊"這些都有自己標註的。這都是皇帝準許的。如果政府不準許的話!你立傢族徽記這些會有造反的懸疑!收買人心。嚴重的話會被滅族!因為從秦朝開始,我們就不是所謂的封建制,看看權力的遊戲,那才是封建制,所謂傢臣的傢臣不是我的傢臣,所謂諸侯領主貴族,後來都沒有瞭,再大的官也不過是公務員,也就沒有傢徽瞭。

簡單地說,是因為中國是一個大一統的國傢,全國隻有一個象征就是龍。而日本和西方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各個小國割據,沒有統一過,所以才需要傢徽作為區分。比如日本,嚴格來說行成統一也是在豐臣秀吉以後。中國,人在,傢族就不斷。 西方國傢,傢徽可以賜予,可以贈送,可以奪取。 日本,傢徽可以繼子繼承,可以更改,可以大名贈予。 三者西方和日本是一個用處,代表傢族存在意義。 中國不需要,隻要人還在,才是最重要,其他一切跟隨時代變遷進步就好。

中國上古時代有類似傢徽這種圖形標志的,隻是叫圖騰而已,後來征伐聯盟後統一用龍這個圖騰,據說龍這個圖騰就是雜糅瞭各部落圖騰後演變出來的。其他一些沒融合的部落還有自己的圖騰比如可能跑到朝鮮的東夷就是鳥,戰敗的蚩尤就是牛之類。中國的貴族統治在周朝末年春秋時代就趨於瓦解,以後就再沒有貴族的生存環境。後面的世傢門閥都隻不過是壟斷文化傳播的文人世傢並無貴族特權,再發展到後面是完全文人士大夫社會上千年,傢徽這種貴族化的東西實在發展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