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騎紅塵妃子笑”真的是楊貴妃的特權嗎?其實隻是文人的噱頭而已!
今天小編給大傢帶來“一騎紅塵妃子笑”真的是楊貴妃的特權嗎?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過華清宮絕句三首》

一直以來,杜甫的這首詩都給我們一個這樣的假象,那就是因為楊貴妃愛吃荔枝,所以唐玄宗才會專門為其開辟瞭一個特快專遞,讓千裡之外的嶺南荔枝能夠火速送入宮內,這就就可以讓自己的最愛—楊貴妃吃到新鮮的荔枝瞭。

這種說法聽起來暖心,然而這恐怕是楊玉環所背的最大的一口黑鍋瞭,其實在古代向朝廷進貢荔枝本來就是一個慣例,而且從漢代開始,荔枝就常規化上供瞭,像這種加急快遞,自漢武帝那個時候就已經開始有瞭。

我國是荔枝的發祥地之一,其原產於我國南方亞熱帶地區,大約從春秋戰國之時,我國先民們便將這種野生植物馴化成瞭人工栽培的果樹,隻是當時的嶺南與中原之間隔瞭延綿千裡的群山峻嶺,因此那個時候,中原的書籍對此未有記載,而直到西漢時期,這種水果才出現在書籍之中。
“於是乎,盧橘夏熟,黃甘橙楱,枇杷橪柿,亭奈厚樸,梬棗楊梅,櫻桃葡萄,隱夫薁棣,答沓離支,羅乎後宮,列乎北園。”——《上林賦》
司馬相如的 《上林賦》中所提及的“離支”便是荔枝,荔枝鮮甜可口,讓人垂涎欲滴,就連皇帝這種資深吃貨,一嘗之下也是喜愛非常,要是平時能夠沒事吃幾顆,該有多好呀。

於是就有人建議,咱們在長安也種幾棵荔枝樹,不就行瞭,當時的人們還沒有熱帶植物移植到溫帶地方的經驗,但皇帝既然想,咱們就要辦呀。
因此在漢武帝的命令之下,數十棵荔枝樹便從的蒼梧被移植到長安,種在瞭長安宮廷內的上林苑內。

然而移植的效果卻很不理想,結果很悲催,一株也沒活下來。
荔枝自交趾移植百株,無一生者。連年猶移植不息,偶一株茂,終無華實,帝亦珍惜之。
這可就犯難瞭,移植不成,但皇帝還必須要吃,那怎麼辦呢?
多大的事兒呀,不就是幾顆荔枝嗎?在帝王面前,沒有辦不成的事情,最古老的生鮮特快專遞便由此產生。

因為荔枝需要保持鮮嫩,所以其一旦被摘下來就要火速送到宮內,速度決定一切,在這種任務緊、壓力大的情況之下,很多專門送荔枝的快遞小哥兒累死在瞭崗位之上,讓人唏噓不已。
郵傳者疲斃於道,極為生民之患。
而在唐代,荔枝是貢品,作為貢品,自然有其專門的運輸方式,作為生鮮品種,快遞速運是必然的手段,因此快馬速遞本身就是荔枝進貢的一種運輸景象,和楊貴妃真的關系還不算大。
而楊貴妃能夠吃上荔枝也並非是因為唐玄宗對其的偏愛,而是宮廷裡本來就有啊。
為瞭口吃的,背瞭千年的黑鍋,楊貴妃倘若知道,自己恐怕自己也要大聲喊冤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