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曾秘密處死兩個兒媳是真的嗎?背後有什麼原因?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朱元璋的故事,今天給大傢帶來瞭相關內容,和大傢一起分享。
元朝末年,天下大亂。朝廷內部各方勢力蠢蠢欲動爭奪朝廷的掌控權,而朝廷外部天下百姓不滿於元朝的壓迫統治,導致人們紛紛起義。那個時候的天下百姓民不聊生,所謂亂世出英雄,在這樣的亂世中就湧現瞭一大批能人異士,他們嫉惡如仇,為瞭天下蒼生紛紛揭竿起義,在這亂世之中大有作為。朱元璋就是其中的一個。
朱元璋自幼父母雙亡,淪為乞丐,後又遁入空門。奈何亂世中並沒有人會去寺廟燒香拜佛,於是他走投無路,參加瞭義軍,朱元璋從此南征北戰,一步步走上瞭中國歷史的舞臺。朱元璋心思縝密,把徐達、湯和等一批將才籠絡在自己身邊,再加上自己是文盲一個,所以他對李善長、劉伯溫等文人禮遇有加。在鄱陽湖大水戰中,他以少勝多,一舉消滅瞭勁敵陳友諒,最終創建瞭明朝。

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並沒有一味地貪圖享受。正是因為自己有著切身的經歷,他深知天下百姓的生活現狀,所以說朱元璋上位之後就開始瞭一系列的整改措施。他嚴厲打擊官僚階級,一方面調低官員的工資,另一方面采取各種措施嚴懲貪官污吏。因為他深知百姓們的苦衷,所以他還規定平民百姓也可以上訪,可以告官,甚至可以直接把貪官綁瞭直接送去京城告禦狀。這極大的減少瞭貪官污吏的情況,使得百姓們擁有瞭話語權,而不是隻能忍受官員的壓迫。他處罰貪官的手段極其殘忍:挑筋、斷指、斷手、削膝蓋等,所以說相比於元朝,明朝時期的貪官污吏要大大減少。
但是朱元璋有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疑心過重。在後來朱元璋已經坐穩皇位之後,他就開始處理那些當初跟著他一起征戰天下的大臣。正因為這些大臣們都是跟著他一步一步打下江山的,所以在朱元璋看來,這些人對自己的皇位有很大的威脅。相信大傢一定都聽過胡惟庸案件,僅這一個案件,朱元璋就殺死瞭上萬人,這足以說明朱元璋的心狠手辣。但是這些都是他認為對自己有威脅的人,那麼朱元璋為什麼還要處死自己的兩個兒媳婦呢?
既然是一個帝王,那一定就要選擇一個繼承人,當時朱元璋最喜歡的兒子是朱標,但是後來朱標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去世瞭,於是他剩下的兒子們也都蠢蠢欲動想要在朱元璋面前表現一番。但是朱元璋為瞭鎮守自己的疆土,讓天下國土都牢牢的把握在自己的手中,所以就將自己的兒子們都分封瞭土地,讓他們都到自己的封地生活。那麼他殺的這兩個兒媳是誰呢?其中一個是他兒子朱樉的側妃,也就是鄧愈的女兒,另外一個是他兒子朱檀的妃子,也就是湯和的女兒。這兩個人其實是死有餘辜,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我們先來說說朱樉的側妃鄧氏。朱元璋這個兒子朱樉不幹正事,整天就隻知道吃喝玩樂,而他的妃子鄧氏,和他差不多。因為這個鄧氏生的貌美,所以說盡管隻是一個側室,但是朱樉卻更偏愛她。這個鄧氏絕不是一個省油的燈,她依仗著自己的深受寵愛,在他們的封地上非常的囂張跋扈,誰都不看在眼裡,不可一世。而且因為封地離京城又遠,所以說沒什麼人能夠管教她,時間長瞭,她就越發大膽起來,做下瞭讓朱元璋難以容忍的大錯。
有一天這個鄧氏突發奇想讓人做瞭一套隻有皇後才能穿的衣服,並且在自己的傢中穿給人看。要知道朱元璋殺瞭那麼多功臣的原因不就是因為他們威脅到皇位瞭嗎,所以說在朱元璋看來,鄧氏這樣的行為就已經是觸碰到瞭朱元璋的底線,這是對皇後之位心存覬覦,那也是對皇位一種挑戰,所以說朱元璋就下令殺瞭鄧氏。要說這個鄧氏被處死也是理所應當,誰讓她目中無人呢。

至於朱檀的妃子湯氏的罪過就更大瞭。要是用我們現在的話說,湯氏有些心理變態。她喜歡將一些小男孩帶進府中,親眼看著他們被閹割。剛開始的時候湯氏隻是花錢讓下人從民間買一下男孩回來,但是她的封地就那麼大,時間長瞭自然也就買不到瞭,於是湯氏就開始讓人直接去民間搶。這件事情一度引起百姓們的恐慌,傢傢戶戶都大門緊閉,不讓孩子隨意走上街頭,就是害怕被鄧氏捉瞭去殘害,鄧氏所做的這件事情丟盡瞭皇傢的臉。
而朱檀原本還是一個老實本分積極向上的人,但是在自己媳婦的影響下也變得荒淫無道。他開始沉迷於煉丹,追求長生不老之術,所以湯氏的幫助下,朱檀在全國各地找來道士,並且還在自己傢中安置一個煉丹爐,這些道士整日什麼都不幹,就坐在煉丹爐前面“施法”。但事實上古代的丹藥都是無稽之談,那些道士們更是騙子,他們隨便“煉”瞭些丹藥就給朱檀吃,結果因為金屬超標,長期下來朱檀差點失明。這兩件事哪一件不是荒誕至極?所以說朱元璋就下令處死瞭湯氏。
朱元璋曾秘密處死兩個兒媳,這是為什麼呢?他想要掩蓋兒子的醜聞。其實朱元璋這樣做就是為瞭掩蓋自己兒子的罪行,畢竟他們是皇傢子弟,要是處死瞭兒子那一定會有損皇傢的臉面,所以說就算自己的兒子也不是什麼好人,朱元璋也會選擇掩飾,把所有的罪行都推到兒媳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