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中國過年民俗 忌門為什麼禁忌外姓婦女入門
還不知道:古代忌門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傢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在中國古代,有一種預防疾病傳播的好方法,過去,被當成一種迷信,現在看來,都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生存智慧。
忌門[jì mén],百科解釋是:中國民俗,稱自祭灶日(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至翌年正月初五日禁忌外姓婦女入門,僅限於男子外出拜年,婦女則須等到正月初六以後才能外出走訪。舉例:老舍 《駱駝祥子》十五:“喜日定的是大年初六,既是好日子,又不用忌門。”

這個好像有些不尊重婦女的意思,但據我瞭解,至少在西北地區,“忌門”的實際操作並非如此,也與尊不尊重婦女無關。可以這麼說,“忌門”在西北地區是一種普遍存在,並不限於春節期間,被廣泛地用於生活。
具體操作非常簡單,簡單到瞭隻需要在傢門上掛起一溜紅佈。紅佈不需要寬大,也不需要很長,兩指寬,五寸以內的長度,系在傢門口,準備來傢裡串門的人看到紅佈就會止步,說:“人傢傢裡有事情,咱還是到別的地方去或者回傢吧!”在有一些地方,人們把這也叫“忌人”,就是謝絕客訪的意思,紅佈是一種提醒、一種標志。

至於什麼時候“忌”,比較復雜一些,我所知道的情況是,首先用於女子生產,可以在產前,也可以在產後。比如,產前紅佈被掛瞭出去,但不是忌所有人,也並不忌女人,而是忌男人,提醒男人勿入產房,並且產房內外要保持安靜,人員走動時要輕,說話不能大聲,以保證生產的順利。這種“忌”視產婦情況而定,也可以不忌。
嬰兒出生後,人們會在產房內放置物品,據說可以增強嬰兒的肝膽之氣,強化嬰兒的身體素質。同時,人們會把產房的窗戶用紙糊起來,門縫之類也會被封閉更嚴實,防止冷氣邪風入侵。如果產婦和嬰兒都很健康、強壯,就可以不用“忌門”瞭,若不然,“忌門”還要進行。但是,一個新的生命降生瞭,人們都很關心是男孩還是女孩,主人又是“忌門”的,沒有辦法向外界傳遞消息,怎麼辦?“忌門”的紅佈在這時就有瞭說法:如果生男孩,就把掛弓箭、大蒜與紅佈掛在一起;如果生女孩直接掛大蒜和紅佈。弓箭和大蒜或有“驅邪”的意思,為的是防止嬰兒早夭。

這種做法都是心照不宣的,人們一看就會明白。另外,產嬰後半個月內,產房內嚴禁喧囂,產房外禁止有刷鍋刷碗、砍柴等聲音,為的也都是嬰兒健康成長。而男人被“忌門”, 是因為人們認為男屬陽、女屬陰,女人分娩時陰氣衰弱,陽盛的男性會對母嬰不利。隨著嬰兒的長成,“忌門”會在嬰兒滿月或百天取消的。
以上“忌門”僅僅是一種,還有一種大約是這樣的:比方說主人或主人的傢人得病瞭,人們認為這種疾病有可能會傳染,就會“忌門”,這種“忌門”有兩層意思:一是不允許別人到自傢來,二是自傢人也不能去別人傢,很是嚴格,控制著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交叉。與這種情況相同的是,一些人去世瞭,其傢也會“忌門”,原因即是去世的人是因為得某種疾病而去的,人們覺得他人走瞭,但疾病可能還在,所以就會“忌門”一段時間。

另有一種“忌門”非常有意思,讓現在的人很難理解,但當時的人們依然要“忌門”的。這個在我的印象裡,應該是在釀醋的時候,這種“忌門”的范圍比較小,隻“忌”釀醋的屋子即可。主人會在釀醋的屋子前掛紅,不讓外人進入,具體的原因是:當時的人們或認為醋是潔凈的,如果在釀造的過程中,有外人進去,而這個人身上如果帶有不潔(不幹凈)的東西,會讓釀出的醋不香甚至變壞。
說到這裡,已經不難看出“忌門”的科學性瞭,它其實是一種衛生的手段,或者,預防疾病的措施。這種科學的手段或措施,被老祖宗當作風俗近於神聖地遵從,是他們對生命的珍愛和敬畏,是值得我們今人學習的,而風俗在這裡也不僅僅是風俗。如此一說,“忌門”居然成瞭一種良好的習慣,和飯前洗手一樣樸素並值得贊美。說簡單瞭,這“忌門”相當於我們今天不防止疾病傳播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