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春節過年放鞭炮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過年為什麼要放鞭炮和煙花爆竹
民間為什麼不放鞭炮,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傢一個參考。

每逢過年,華燈璀璨,鑼鼓齊鳴。鞭炮聲此起彼伏,為沸騰的大地奏起瞭新春之曲。空中流光異彩,百花爭艷,為佳節譜寫瞭快樂的篇章。過年是中華民族裡最為特別最為重要的一個節日,每傢每戶貼春聯,穿新衣,一起除夕守歲,迎接一年新的開始。然而放鞭炮確成瞭咱們過年最為標志性的一項。在五千年的中華歷史長河中,春節過年放鞭炮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那為什麼在過年的時候放鞭炮和煙花爆竹你知道麼?小編:這是民間習俗,為瞭驅趕年獸。

大傢都知道,火藥是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在火藥誕生之後,就有瞭“鞭炮”這一說辭。但是當時並沒有現在這種用紙和硫磺做成的鞭炮,人們隻是用火燒竹子,使之爆裂發聲,才有瞭“爆竹”一說。《荊楚歲時記》曾經這樣記載,正月初一,雞叫頭一遍時,大傢就紛紛起床,在自傢院子裡放爆竹,來逐退瘟神惡鬼。所以說,人們在春節燃放鞭炮原因是出於歷史的迷信,百姓普遍以為鞭炮能驅邪、避瘟,保佑傢人平安吉祥。有關放鞭炮還有著一個有趣的傳說,恐怕很多人都會想到一個叫“夕”的年獸。

相傳,在中國遙遠的上古時代,有一種神獸名字叫“夕”,它頭長觸角,尖牙利齒;目露兇光,兇猛異常。它一年四季長期在水裡生存,但是每逢年底新舊交替之時,便出來禍害百姓,民間百姓可謂是苦不堪言。灶王爺大傢都知道吧,“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說的便是他,灶王是保護我們民間百姓的,當時連他對這個年獸都沒有辦法,於是灶王爺上天請來瞭一個叫“年”的仙童。

仙童法力強悍,他瞭解這頭年獸的弱點,怕紅、怕光、怕響。於是他用紅綢和放在火中燒得劈啪作響的竹竿消滅瞭“夕”獸。而這個時間正好是臘月的最後一天,民間百姓為瞭紀念這一天,便把每年的最後一天叫做“除夕”,把第二天叫做“年”。所以才有瞭過瞭“除夕”就是“年”的這一說法。

當時的百姓在瞭解瞭怪獸的弱點後,每逢過年都會掛紅綢,放爆竹。時過境遷,隨著歷史的發展和演變,紅綢變成瞭春聯,寫上瞭人們對美好的祝福,爆竹變成瞭更加美好的鞭炮。這些寓意雖然是民俗傳說,但卻反映瞭古代中國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願望。如今不僅是過年,在廟會、嫁娶、各種喜慶,都會放鞭炮。但無論是什麼場合,放鞭炮都是象征驅邪、避瘟,保佑傢人平安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