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統治者究竟想出瞭什麼辦法 蒙古問題究竟是怎麼解決的
還不知道:清朝怎麼解決蒙古問題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傢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歷朝歷代中蒙古和匈奴自古都讓中原的君主們分外頭痛, 這些遊牧民族戰力極強,他們所向披靡,無人能擋。戰國時期,秦始皇不僅要對抗其他五國,還要修築長城來防禦北方的遊牧民族,漢武帝傾舉國之力也僅僅把匈奴打瞭個慘勝。晉朝時期的“五胡亂華”更是差點毀滅瞭中原文明。唐朝的和親,北宋的靖康之恥,元朝的建立,明朝的土木堡之變。可以說,北方遊牧民族是中原王朝面臨的第一勁敵,也是決定中原王朝興衰,國運更替的重要因素。然而,有一個朝代,他歷經摸索,終於想出瞭限制蒙古遊牧民族的一套戰略方法,並且成功實施,使蒙古成為瞭缺乏戰力,缺乏人口的少數民族,從此解決瞭北方的隱患。這就是中國歷史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

蒙古比匈奴的戰力更加強大,然而蒙古卻結結實實的敗在瞭清朝手裡,清朝也明白蒙古的強大,自然不敢放松對蒙古的監視。同樣的,他們也不敢采取過於高壓的政策,以免產生嘩變。於是,分三步走逐漸瓦解蒙古。第一步就是清朝禁止蒙古學習漢人的文明,如果發現蒙漢兩族通婚的現象,那更是殺頭之罪,直接隔絕瞭蒙古學習與進步的環境。這使得蒙古逐漸脫離文明社會,回歸遊牧,處於落後的狀態。

第二步:清朝隔絕瞭蒙人和漢人的交流後,在蒙古設計喇嘛寺,並派遣僧人教化他們,同時清朝頒佈政策蒙人傢中有五子的,必須有兩個到三個被送去當喇嘛,做和尚。而這樣的做法不僅使得蒙人人丁不興,更是消滅瞭蒙人的戾氣和破壞性。

第三步就是嚴格控制蒙古人口,蒙人在清朝的統治下人口急速下滑,在清朝初期還有1000萬人口的蒙人,到瞭清末卻隻剩100萬人,人口直降9成。正是這個三步走的政策,使得蒙古永無翻身之日,逐漸成為缺少戰力,人口稀少的少數名族。一直到近代戰爭,我們都聽過滇軍,川軍,東北軍等軍隊,可是蒙古軍卻從未被提起。假如,清末時期,蒙古軍隊依然人口眾多,英勇善戰,那麼歷史上他會不會改變國局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