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撲克牌起源於哪個國傢?撲克牌中不一樣的兩張牌!

撲克牌起源於哪個國傢?撲克牌中不一樣的兩張牌!

時間:2020-01-25 10:11:11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撲克牌的歷史起源,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說起撲克牌,恐怕對每一個地球人來說都不會陌生,玩法更是五花八門,對於國人來說,不管是鬥地主也好,拱豬也好,普及率之高令人乍舌。但是,人們在娛樂之餘,多數人似乎忽略瞭一個細小環節,那就是在包括小醜、國王、皇後、傑克等54張牌中,為什麼唯獨這兩張與眾不同?其中大有來歷。當然這兩張牌可不是大、小王那麼簡單哦,究竟是哪兩張牌?不同之處又在哪裡?又有何歷史淵源呢?今天就讓我們聊聊這個話題。

一般都認為撲克牌是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由西方傳入中國,但是若究其本源,撲克牌並非出於西方,而是源在中國。

相傳漢朝大將軍韓信為瞭使士兵減少思鄉之苦,便在軍中發明瞭一種紙牌遊戲,因其隻有樹葉大小,故稱之為“葉子戲”。這種說法不可信,但在蔡倫還沒有發明造紙術之前,紙是非常珍貴的,不可能用於制作娛樂紙牌。

而後到瞭唐代,就有瞭“葉子戲”的真正記載。《成定錄》中有這樣一段記述:“李郃為賀州刺史,與妓人葉茂蓮江行……因謂‘葉子戲’。”“葉子”本義是指書卷中的一頁,“葉子戲”紙牌是以紙片繪制而成,後來,隨著木刻雕版印刷術的興起,才得以在民間廣泛推廣。

“葉子戲”風靡全國是在宋朝時期,玩法是按照順序,依次抓牌,牌面大壓小,與現代撲克牌的大小比法一脈相通。牌未出時不得翻牌,應扣為暗牌,出葉子後一律面朝上仰放,押註者根據已出的明牌去推算未出的暗牌。那時的遊戲規則非常明確,甚至還出現瞭牌譜。

到瞭明清時期,“葉子戲”經過無數藝人巧匠的加工改造而更加奢華,不但牌譜更加縝密,對牌的尺寸大小也做瞭具體規范,牌面精美,繪有人物、花鳥蟲魚、飛禽走獸等圖案。很多畫傢、文人都喜歡參與葉子牌的牌面創作,使紙牌設計水準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那時的葉子牌已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娛樂、算命和賭博工具,更是珍貴的藝術品,如著名的《水滸葉子》,40位梁山好漢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成為一代畫壇瑰寶。

葉子戲是如何傳到歐洲的呢?那是在元朝橫掃歐亞的時候,葉子牌由蒙古人傳入歐洲,後經歐洲人改進,形成瞭西方的撲克,後又在清朝傳回中國。

撲克來源於中國,已經被西方人普遍承認,《紐約時報》橋牌專欄主編艾倫·特拉克斯特就有過"橋牌的故鄉在中國"之說。那麼西方人是如何把中國的“葉子戲”演變成撲克牌的呢?

據說航海傢哥倫佈在探險途中,為瞭讓船員們排解海上寂寞,根據星象歷法,將中國的葉子牌加以改進,形成瞭今天的撲克。撲克跟歷法又有何關系呢?

54張撲克牌,52張是正牌,表示一年中有52個星期;兩張王是副牌,大王代表太陽,小王代表月亮;黑紅梅方代表四季的春夏秋冬,其中紅桃方塊代表白晝,黑桃梅花表示黑夜;每一季度是13個星期 ,撲克牌中每一種花色正好是13張牌;每一季度是91天,13張牌的點數加起來正好91點;四種花色的點數加起來,然後加上小王的一點,是365點,正好等於一年的天數;如果再加上大王的一點,是366天,恰好是閏年的天數。

撲克牌的四種花色代表當時社會的四種行業,其中黑桃代表長矛,象征軍人;梅花代表三葉花,象征農業;方片代表工匠使用的磚瓦;紅桃代表愛心,象征牧師。每張花牌(JQK)都代表歐洲不同時期的國王、皇後和侍衛。現在就讓我們回顧一下他(她)們都是哪幾位?

J是英文Jack的縮寫,代表衛士:黑桃J--奧吉爾,查裡曼大帝的十二聖騎士之一。紅桃J--拉海爾,查理七世的隨從,聖女貞德的助手。梅花J--蘭斯洛特,亞瑟王圓桌第一勇士。方塊J--赫克托爾,特洛伊第一勇士。

Q是英文Qween的縮寫,代表王後:黑桃Q--雅典娜,智慧女神。紅桃Q--伊麗莎貝斯,亨利七世的皇後。梅花Q--阿金妮,約克王後。方塊Q--拉結,猶太人的祖先雅格的妻子。

K是英文King的縮寫,代表國王:黑桃K--以色列第二任國王,即大衛王。紅桃K—號稱羅馬人的皇帝,即查裡曼大帝。梅花K--馬其頓王國國王,即亞歷山大大帝。方塊K--羅馬共和國終身執政官,即凱撒大帝。

對於撲克牌的發明者是不是哥倫佈,我們無從考證,但是撲克牌源於中國已是板上釘釘的事瞭。對於JQK三種花牌,假如您仔細看,會發現有兩張牌和它們的同類牌有很大不同,究竟是那兩張牌呢?謎底馬上揭開。

首先觀察一下四張Q,發現有何不同嗎?除瞭黑桃皇後之外,無論是紅桃、梅花還是方塊,這三個皇後頗有母儀天下之風,手裡拿的都是花草,為什麼唯獨黑桃Q手裡拿的是武器呢?因為黑桃皇後雅典娜不僅是智慧之神,更是和平之神、正義戰爭之神。所以,黑桃Q不愛紅裝愛武裝,是四個皇後牌中唯一手持武器的皇後。那麼還有一張呢?別急,在K裡找找。

四個K牌表面上基本沒有太大區別,偶爾出現黑桃K手持豎琴的,但不普遍。方塊K是側臉的,這也不足為奇,關鍵是紅桃K,大傢仔細看看,這位查理曼大帝的臉上少點什麼?

我國古代對於男人的胡須非常惜愛,所以有瞭美髯公關雲長戴須套的傳說,可見古人對胡須的珍愛程度。古代歐洲人也是如此,他們愛惜胡須的程度遠遠超過中國,他們把胡須視為尊嚴,作為國王,更是一種權利與威嚴的象征。而紅桃K的臉上恰恰沒有胡須,為什麼呢?其實在設計第一套標準圖畫的時候,原本是有胡須的,但是交給工匠制作模板的時候,工匠可能喝高瞭,一不小心,刻刀一抖,把咱們這位查理曼大帝的虎須鑿掉瞭一塊,工匠雖做百般修理,結果越修越糟,最後實在沒辦法,隻好把胡子全鑿瞭。但是這套模具居然傳瞭下來,後來的撲克牌再也沒給紅桃K加上胡子,查理曼大帝凈面國王的老K形象一直流傳至今。現在各位應該知道是哪兩張牌與眾不同瞭吧?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