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有哪些無勇無謀的表現?袁紹是怎麼統一河北的?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袁紹有哪些無勇無謀的表現?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袁紹出身四世三公的高門之傢,有先天的聲望與人脈優勢,在東漢末年的政壇上混,自然是遊刃有餘,就連何進都得高看他幾眼,被引為心腹。其實袁紹從一出道就表現出無謀無勇。

袁紹出道時無勇無謀的表現
一、袁紹無謀的表現,勸何進殺盡宦官,引外援。
桓靈二帝寵信宦官到瞭無以復加的地步,宦官不僅能封萬戶侯,還掌管尚書機要部門,主要是以十常侍為主的那部分宦官。
袁紹勸何進殺盡所有宦官,這是一個激進的主意。就算殺也就殺那十人,為啥要殺盡所有的宦官,殺盡宦官誰來伺候後宮!所以何太後隨即就堅決反對,反而成瞭宦官的保護傘。
由於何太後的堅持,再加上何進的前瞻後顧,於是袁紹給何進又想到一個愚蠢至極主意。引外援施壓,來逼迫何太後下決心殺宦官。於是引來瞭董卓、丁原兩個大軍閥進京,宰雞用起瞭殺牛刀。
袁紹要是有腦子話,可以勸勸何進收回十常侍參與中樞機要的權力,這是最重要的,然後或殺或留都有餘地。畢竟十常侍的權力,收或不收都是太後一紙詔書的事,沒必要弄得宦官人人自危。也可以勸何進直接殺十常侍,像竇憲、梁冀那樣幹什麼事,都不必請示太後。

二、袁紹無勇的表現,組成反董聯盟,卻不帶頭出擊。
最後雞飛蛋打,何進被宦官殺死,開局一把好牌打得稀巴爛。袁紹又殺盡所有宦官,目的是達到瞭,卻引來瞭豺狼董卓。袁紹倒是很有骨氣,堅決不上董卓的賊船。
跑到關東的董卓,混得風生水起,召集天下諸侯,搞瞭一個討董軍事聯盟,自己擔當盟主。袁紹沒有領導風范,不僅不去打董卓,還帶頭大吃大喝,沒體現什麼英勇,沒幾個月糧食吃完聯軍不歡而散。於是袁紹開始瞭自主創業。

袁紹自主創業,在創業初期君臣同心,造成有勇有謀的假象。
袁紹此時隻是一個渤海太守,要地盤沒地盤,要錢糧沒錢糧,就缺少一個根據地。在創業初期階段,袁紹和手下為瞭共同的利益而奮鬥,善於聽從建議,從而做起事來才能果斷。
袁紹的頂頭上司是冀州刺史韓馥,此人是平庸懦弱之人。袁紹聽從逢紀的建議,讓幽州公孫瓚攻打韓馥,逼迫韓馥讓出冀州之地。公孫瓚也有南下占據冀州的意圖,此計是借助外力達到自己的目的。
袁紹占據冀州這塊根據地後,馬上就和公孫瓚發生嚴重的沖突,麹義挺身而出以少勝多大破公孫瓚的白馬義從主力。此後的7、8年一直和公孫瓚互相攻伐,最後199年終於打敗公孫瓚,占據冀、幽、州、並四州之地,可謂是財大氣粗。在創業階段,袁紹善於聽從手下的建議,從而表現出瞭有謀的一面。手下大將如雲,又烘托出瞭袁紹的勇,一路走來造成袁紹有勇有謀的既視感。

袁紹還原本我,無勇無謀立刻顯現。
袁紹發瞭大財以後,用現在的話說他飄瞭,感覺自我良好,開始目中無人。本來就是高門紈絝子弟,又擁有四州之地,表現出天下唯我獨尊的樣子,再也聽不進謀臣的建議瞭。比如項羽剛出道時 ,大傢同仇敵愾,自從滅大秦後,誰說話都當作放屁。他們一旦堅持本我後,短板立刻暴露無遺。本我的袁紹,就是那個剛出道無謀無勇之人。
主要有個原因,像田豐、沮授並非袁紹嫡系,他們出自韓馥的手下。袁紹的謀臣團,有瞭派系之爭,他們出主意,袁紹越來越不買賬,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聽從自己的才是真正的自由自在,這叫剛愎自用。

199年,官渡之戰爆發前一年,就在曹操攻打劉備的時候,田豐建議袁紹趁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率兵直搗許昌。袁紹卻以小兒子生病不宜出兵為由放棄出兵。
當袁紹大軍就要渡過黃河的時候,沮授建議先派一部兵力試探,不要全部渡黃河,不然一旦有變,退路就沒瞭。袁紹此時自信滿滿,根本沒把曹操放在眼裡,渡河一舉滅瞭就完事瞭,費那事幹什麼。
可憐的田豐、沮授,到瞭這時候 ,袁紹就是油鹽不進 ,這哪是什麼優柔寡斷,這是固執狂,我行我素。優柔寡斷是聽進去建議遲遲不決斷,然而袁紹不是,他這是太堅持自己的本我狀態瞭。那無謀無勇的袁紹隻能選擇失敗吧!
袁紹圖謀冀州、吞並公孫瓚時,主要是能聽謀士建議,所以算他是有勇有謀。當勢力一變大,袁紹變得不可一世,把原本的無勇無謀立刻顯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