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否真的造就瞭中國的落後?“朱元璋誤我中華600年”是怎麼來的?
明朝是否真的造就瞭中國的落後?下面小編為大傢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農民皇帝,也是白手起傢的典范。出身貧農的他,經歷過無依無靠,顛沛流離的乞丐生活,那段歲月讓他飽嘗世態炎涼與心酸,更切身體會到社會底層人民的貧苦與無助;後來朱元璋又一路披荊斬棘、歷經艱辛、幾經生死,這才得以反元建明,坐上瞭皇帝之位,就這樣,朱元璋將自己活成瞭傳奇。但是,後人在評價朱元璋的功過是非之時,曾有人說他是“誤我中華600”的罪魁禍首,那麼,他到底是不是導致我國近代落後的罪魁禍首呢?

朱元璋
所謂“朱元璋誤我中華600年”,看著是否似曾相識?沒錯,這句話顯然是從“滿清誤我中華300年”中得來的。而“滿清誤我華夏300年”,最早出自民國時期的說法,當時的主流就是批判清朝,因為清朝的閉關鎖國、奴化教育、剃發易服等政策,使得中華文明開始在全世界落後,並最終淪為東亞病夫,成為西方列強欺凌的對象。
但是,許多站在滿清立場上的人感到不服氣,因為,滿清的閉關鎖國等政策固然造成瞭中華文明的落後,但是,正所謂清承明制,清朝做的不好,那麼追本溯源,是否明朝也有很大的責任呢?而說到明朝,很顯然,這些與一手締造明朝的朱元璋有著密切的聯系。

明朝地圖
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二白手起傢的大一統皇帝,作為得國最正的明朝締造者,朱元璋的偉大毋庸置疑。但是,這絕不意味著朱元璋就是完美的,更不代表朱元璋締造的明朝毫無缺點。恰恰相反,朱元璋由於眼光等方面的局限,的確在創立明朝之後推行瞭一系列不合時宜的政策,也一定程度上造成瞭明朝衰亡。
如果從朱元璋所實行的四項國策來看,中國在近代落後於世界,確實與他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第一個方面:儒學思想的提倡和宣揚,以及八股取士,嚴重打壓瞭中國百姓的創新能力,禁錮瞭人們的思想。在朱元璋所推行的儒學思想中,他提出瞭最重要的三點,百姓必須“敬天”、“忠君”、“孝親”,這成為瞭朱元璋掌控百姓,鞏固中央集權的愚民政策。
而另一方面的八股取士,直接限制瞭朝廷人才的創造力,為明朝培養瞭一批隻會讀書,空喊忠君愛國口號的“書呆子”。這些禁錮人的思想的國策,將百姓拉入瞭愚昧無知的深淵。

古代苦讀詩書的士子
第二個方面:極力排斥科學技術的朱元璋,阻礙瞭中國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眾所周知,中國之所以會在近代落後於西方國傢,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科學技術的發展遠不如人。朱元璋當時為瞭維護自己的皇權統治,利用儒傢思想的統治地位,對於科學技術進行打擊阻礙。
在那樣的一個封建王朝,人們就形成瞭搞科學技術還不如考取功名觀念。即便百姓有太多的奇思妙想,但是在工匠社會地位低下,甚至被禁錮為賤籍,其名聲、收入都遠低於儒學傢的情況下,考取功名的吸引力遠高於發展科學技術。此後,中國的科學技術發展極為緩慢,導致中國近代的科技生產能力遠遠落後於西方。

明朝軍隊
第三個方面:從朱元璋時期就實行瞭海禁政策,讓中國的對外貿易由開放走向限制,違背瞭世界客觀發展規律的大潮流,將中國緊緊鎖在封閉大陸的體系之中,並導致中國開始逐步落後於西方。宋元時期的政府實行積極開放的海洋政策,這一階段中國的海外貿易達到瞭空前繁榮的高度,然而自從明朝建國後,為瞭維護國傢統一,穩定東南沿海的社會秩序,防止倭寇騷擾,朱元璋開始實行“海禁政策”。

朱元璋
而當時的世界,正處於西方地理大發現時代,海上貿易已經成為全球時代潮流,明朝政府卻終止瞭這種由宋元興盛起來傳統海洋貿易,將中國孤立於世界體系之外,甚至拒絕接納外國文明。這種封閉的國傢狀態,從明朝一直沿用到清朝,也讓中國徹底落後於西方世界。綜合以上三個方面,朱元璋所實行的這些國策,確實一定程度上耽誤瞭中華600多年的發展進程,延誤瞭中國的發展機遇,這些都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但是,朱元璋的這些政策隻是妨礙瞭中華文明的發展,遠遠達不到誤我中華的地步,朱元璋對中國的貢獻,更遠大於他對中華文明的耽誤。朱元璋對於中華文明的阻礙,更與滿清的滿清處心積慮的閉關鎖國和奴化政策不可同日而語。“朱元璋誤中華六百年”的說法,終究是有些別有用心人的穿鑿罷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