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還有翻盤的可能嗎 崇禎應該怎麼翻盤
崇禎皇帝有翻盤的機會嗎,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傢一個參考。
崇禎皇帝還是有機會翻盤,但是必須要有三個條件:遷都要早、忠賢不死、棄戰和談。

遷都要早
明朝到天啟朝的時候就差不多可以關門瞭,朱傢兩百多年的基業也鬧騰得差不多瞭。崇禎皇帝接手的是已經爛得不能再爛的攤子瞭,最為重要的是當時明朝北方鬧天災,山東、陜西、山西的旱災導致瞭農業收入極具減少,旱災造成瞭三年多的饑荒,北方的百姓要麼餓死,要麼逃荒。
饑荒導致瞭流民增加,這些流民成瞭農民起義軍的骨幹、主力。重點不是旱災和饑荒,由饑荒引發的瘟疫——鼠疫爆發才是徹底壓垮明朝的最後稻草。
崇禎十年左右,北方大規模暴發鼠疫,導致瞭十室九空,就一個北京城就有二十多萬人死於瘟疫傳染,鼠疫來勢洶洶,基本上是朝染夕死,當時整個北方基本處於崩潰狀態。
隻有及時的遷都,崇禎皇帝才能在江浙一帶的陪都南京重新開始,遷都並不是要放棄北方領土,遷都的目的就和我們現在做的自我隔離一樣,既是隔離天災,又是隔離瘟疫傳染。
帝國也需要壯士斷腕,崇禎皇帝如果有這樣的勇氣,才是他翻盤的唯一基礎。至於北方被放棄,就不擔心滿清入關打進來嗎,不擔心李自成及北方農民起義占領北京城嗎。他們也是人,他們也害怕,他們進來瞭依然會面臨那些問題。

忠賢不死
明朝的氣數其實在天啟皇帝時期就應該斷瞭的,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延續國祚的人居然是天下第一奸宦魏忠賢,有魏忠賢在,明朝的文官集團徹底的被壓制住。
魏忠賢是歷史上少有的奸逆之臣,但是在明朝末期那個時代,唯有以毒攻毒,唯有用非凡之人做非凡之事,才能起死回生,這一點隻有魏忠賢能做大。因為他是唯一一個沒有經歷過文官進階,沒有明朝文人清流意識的權宦。
魏忠賢對崇禎皇帝來說非常的重要,隻要有這樣的奸宦在,就是遷都南京以後,整個朝政依然會掌握在皇權手中,不至於讓朝中的黨爭繼續在南京朝廷折騰,這對崇禎皇帝臥薪嘗膽非常的重要。
朝廷有魏忠賢實行白色恐怖統治,崇禎皇帝要省心很多,至於魏公公要貪多,那根本就不是個事兒,隻要能夠保住江山就行。
魏忠賢就是崇禎皇帝的青山,可惜被他殺瞭。這是崇禎皇帝最為失敗的地方。

棄戰和談
放棄對農民起義軍的軍事圍剿,實施招撫為主,可能大傢會說,那個時候要麼有錢,要麼有糧,如何勸說那麼大幫流民放棄造反當良民呢。
這很簡單,既然前面已經遷都瞭,北方的地主、貴族肯定也會跟著遷到南京,誰願意在北方呆著吃老鼠呢,那就一定留下大片的土地荒蕪。
朝廷完全可以下旨,北方土地全部劃分給失地農民,免其稅賦三年,這樣的政策一出來,誰還願意提著腦袋造反,造反的流民減少瞭,農民起義自然鬧不起來。至於那些農民起義軍首領,李自成、高迎祥、張獻忠等人,那就高官收買,北方的土地多,州府也多,直接安排成總兵、巡撫的,大傢都高興。
讓農民起義軍們放下武器很容易,讓他們活下來很難,因為災荒依然存在,瘟疫依然橫行,作為皇帝的崇禎此時就更需要一些厚黑瞭——有災,總是要死人的,更何況死的是一幫曾經的反賊。
一方面從南方調配糧食救助北方,一方面以瘟疫隔離的借口進行災民防范。在那個時期的流民,但凡有口吃的,就不可能造反,至於瘟疫,隻要積極救治,早晚都一定會過去,這樣的手段,既安置瞭流民,又把農民起義軍安置在瞭北方地區,以抵抗滿清的入侵。
那麼北方的地主們答應分土地給流民嗎?這個完全不用擔心,有魏忠賢呢,這是個能耐人,他在天啟朝時期就已經制定好殺富濟貧的政策瞭,甚至連朱氏宗室供養的祖制都打算更改,要不是崇禎皇帝登基後殺瞭他,估計好多惠民政策就出來瞭。

剩下的就是遼東的滿清問題瞭,這個太好解決瞭,直接與皇太極談,把遼東割讓給他,讓他在那邊當土皇帝,甚至把朝鮮都可以讓給他,給明朝稱臣納貢,以關寧防線為界,大傢罷兵言和,皇太極要的是自治,不是要推翻大明。
你這不是割土賣地嗎,這不是出賣祖宗嗎,大傢一定會這麼說,明朝文官集團那些清流也會這麼說。對付這種死呆子,還是讓魏忠賢去幹,反正他就是個尿壺,該用的時候用,用完瞭再說。明朝已經到這個地步瞭,能用的就這把夜壺瞭。
綜上三條搞定後,明朝基本上處於蝸居江南的局面,至少不會滅國,隻要命還在,休養生息幾年,調整朝中政治,任用能臣幹吏,憑借江南富庶,十年時間就可開展北伐,復國還都不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