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成王敗寇 歷史上的楊廣到底是什麼樣的
還不知道:真實的楊廣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傢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歷史長河無數帝王和英雄豪傑一生的功與過隻能交給後世評價。但成王敗寇,政權的爭奪中,成功瞭的就是合法的,稱帝稱王;失敗瞭的就是錯的的,稱為寇賊。含有成功者權勢在手,無人敢責難,失敗者卻有口難辯的意思,可這屬於元規則,若要成功必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歷史上最受爭議的帝王——隋煬帝。大傢都知道,皇帝的謚號都是後世取的,是由皇帝在位期間的表現來決定的。而“煬”是皇帝謚號中最不好的一個,那隋煬帝的一生到底是褒是貶,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
楊廣生於長安,史書上記載,楊廣小時候非常俊美,而且頗為聰慧。在北周時因父楊堅的功勛,被封為雁門郡公。開皇元年,封為晉王,官拜柱國、並州總管,當時年齡僅僅十三歲。可見楊堅還是非常喜歡這個二兒子的。

大傢都知道。楊堅因為常見戰亂的原因非常喜歡樸素,所以下令讓自己的傢人還有下屬盡量從簡。而當時的太子是楊勇,而楊勇好學,善於寫詞賦,性格寬仁和後,率意任情,沒有虛偽作假的行為。楊勇有一次給自己的鎧甲裝飾金飾花紋,恰好讓隋文帝看見瞭,隋文帝因此十分不高興,恐怕導致奢侈風氣。
這時候楊堅又去瞭晉王府,看到樂器的琴弦大多斷絕,又有塵埃,好像沒有使用,以為楊廣不喜歡歌舞藝妓,很贊賞他。楊廣更加偽裝自己,當時人們稱他仁孝。因此在楊堅心中楊廣的地位又高瞭些許。楊堅甚至找瞭民間擅長面相的能人異士,都認為楊廣貴不可言。楊廣就這麼當上瞭太子,之後就成瞭皇帝。

楊廣即位後第一件事就是控制自己的兄弟,假傳隋文帝遺囑,逼迫楊勇自盡。還有親弟蜀王楊秀被他誣陷使用巫蠱詛咒隋文帝及幼弟漢王楊諒,被剝奪官爵貶為庶民軟禁於內侍省,後與諸子一起被軟禁,不得與妻子相見。
之後便開瞭隋煬帝的建設大業。先不管怎麼說,隋煬帝的眼光還是非常好的,首先便是營造東都,繼位之初就下詔命將作大傢宇文愷主持修建東都洛陽。洛陽後來就一直是大都市,極大的刺激瞭洛陽及周邊地區人口、漕運、商業、的發展也讓洛陽成為又一政治經、濟中心。城內非常繁華,強盛瞭幾百年。

其次是開鑿運河,雖然這一舉措成為他亡國的直接原因,但給後世帶來的便利可是不少。大業元年楊廣便下令開鑿運河,運河工程在原有河道和漕運溝渠為基礎修建,整條大運河共四段連接南北方的五大水系,對於後世南北經濟發展溝通有無都有莫大的幫助。
再就是對邊境的開拓。首先是對林邑的用兵,是隋朝開疆拓土、鞏固邊防的戰略策略的具體體現,其直接的結果是使隋朝的勢力范圍在南部沿海疆域向前延伸瞭許多,甚至已經超出瞭傳統的以日南郡南端構成的疆域界限。

還有就是琉球,這是一次重要的拓邊鞏固國防的行為,其深遠的歷史意義在於進一步加強瞭流求與大陸的政治、經濟與文化聯系。直到今天,臺灣也是中國的一部分,歷史可以作證。
不僅如此,在隋煬帝的帶領下百姓剛開始也是非常安穩的。在隋文帝的基礎上又建立瞭新的糧倉。糧食儲存極為豐富。於是在糧食積累的情況下,有催生人口的增加,在隋朝嚴查戶口核對登記,每年派官員下鄉檢查登記等政策之下,使得東漢以來由大戶蔭庇的百姓直接轉由國傢控制,到大業五年全國人口增加約641500人。

單單隻看這些,楊廣還真算是明君。最起碼也不是向歷史中記載的那樣殘暴,之所以會這麼快下臺,就是因為人民負擔之重、勞役之苦瞭。畢竟在短短的十幾年裡就建設那麼多的工程,更何況是在科技並不發達的古代,百姓的怨言自然就不會少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