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武則天在位時期殺瞭很多大臣 為什麼就是沒有殺程咬金

武則天在位時期殺瞭很多大臣 為什麼就是沒有殺程咬金

時間:2020-01-31 08:30:33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對武則天和程咬金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傢參考。

武則天為什麼沒有殺程知節(程咬金),要從兩個方面來看。一個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方面,有沒有必要非得殺瞭程知節。另一個是程知節方面,有沒有主動去招惹唐高宗和武則天。

眾所周知,武則天為瞭改朝換代,曾經大肆任用酷吏,屠戮李唐宗室和持不同政見的大臣。但是,這一切都是在唐高宗去世之後才發生的。唐高宗在位時,武則天雖然攬權,卻還不敢過於放肆,對於李唐宗室自然是不敢動手的,即便是持不同政見的大臣,在沒有唐高宗默許的情況下,武則天也是不敢隨意處置的。

程知節死於唐高宗麟德二年,彼時唐高宗仍然在位,而且此前一年的麟德元年還發生瞭“廢後風波”,這至少說明,直到程知節去世,武則天的權力並沒有完全穩固,處置一個唐太宗李世民的舊臣、唐王朝的開國元勛、盧國公,彼時的武則天還是繞不開唐高宗的。

再看看麟德二年之前被武則天整倒、整死的重臣都有誰。長孫無忌、褚遂良、韓瑗、來濟……無非這老幾位。再看這老幾位為什麼會成為武則天的眼中釘、肉中刺。很明顯,都是激烈反對過唐高宗立武則天為皇後的人。那麼,武則天又憑什麼能讓唐高宗同意讓這些老臣、勛臣、重臣,甚至包括唐高宗的親娘舅被整倒、甚至整死?很顯然,他們不僅僅是因為反對唐高宗立武則天為皇後,而且還對皇權形成瞭掣肘、甚至威脅,唐高宗本人也希望盡快搬除這些絆腳石。至於立後事件,隻不過是一根導火索而已。說到這裡就很清楚明瞭瞭,武則天要整倒、整死的這些人其實也都是唐高宗想整倒的人,彼時的武則天隻不過是在前臺充當瞭槍手的角色而已,不是嗎?

程知節自唐太宗去世之後,可以倚仗的舊主已逝,加之年紀也越來越大,地位也基本到瞭人臣的巔峰瞭。因此,對於唐高宗即位之後的政治鬥爭幾乎都是置身事外,從不參與。唐高宗廢後立後之事,程知節自然也是置身事外的。這麼一個擁有開國元勛、國公頭銜而且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老頭兒,唐高宗和武則天真心沒有殺他的理由和必要。

但是,由於程知節和長孫無忌同為昔日天策府的同僚、唐太宗的舊臣,唐高宗和武則天在著手處置長孫無忌一黨時,對於這個老頭兒還是有所顧忌的。因此,顯慶元年,程知節雖然年事已高,仍然被唐高宗支去瞭征討西突厥的戰場,讓他對於長孫無忌之事鞭長莫及。由此也可以看得出,唐高宗對於父親的這位舊臣也並不是十分放心的。

顯慶二年,程知節所部在與西突厥賀魯部作戰時,程知節的副手王文度屠城殺降,私分被殺降民財物。史載,程知節隨行將領中隻有蘇定方沒有參與分紅。雖然沒有直說程知節也參與分紅瞭,但大傢用腳趾想都能想明白是怎麼回事。如果沒有主帥程知節的默許,王文度怎敢如此肆意妄為?班師回朝之後,事情很快敗露,程知節因逗留不進及不努力追敵被免職。事後不久,唐高宗又任命程知節為岐州刺史,程知節以年邁為由,上書“乞骸骨”,告老還鄉。唐高宗就坡下驢,免除瞭程知節一切職務,讓他回傢養老。麟德二年,程知節壽終正寢,享年七十七歲,唐高宗追贈其驃騎大將軍、益州大都督,謚“襄”,陪葬唐太宗昭陵,自此程知節算是最終軟著陸瞭。

說到這裡大傢或許會產生疑惑,程知節已經身為國公瞭,在官員待遇優厚的唐朝,應當是不缺錢的。更何況都這把年紀瞭,為什麼還要參與殺降分紅,最後落得個晚節不保呢?再仔細想想,難道這不正是程知節想要的嗎?隨著時間的推移,唐太宗的舊臣已經沒剩下幾個瞭,連親娘舅長孫無忌都成瞭唐高宗的絆腳石欲除之而後快,自己還賴在位子上找什麼不自在?但是,總不能讓唐高宗背上一個無故貶逐開國元勛的惡名吧?不如自己找點事兒,給唐高宗一個就坡下驢解除自己職務和兵權的理由。

唐高宗自然也是明白程知節這一番苦心的,屠城殺降,還私分被殺降民的財物,這並不是小罪過。唐高宗卻雷聲大、雨點小,高起低落,難道這不正是君臣之間的默契嗎?再從程知節得到的死後哀榮來看,也足以說明問題瞭。程知節能夠在風雲詭譎、暗潮洶湧的初唐時期屹立數十載不倒,而且還得以善終,盡享死後哀榮,並不是沒有原因的。程知節看似一介武夫,實際上其政治智慧是很多滿腹經綸的文臣都無法企及的。

當然,程知節去世的時間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如果程知節活到唐高宗去世之後,以其與唐太宗的關系,似乎很難坐視武則天改朝換代而不聞不問。更何況,武則天想要改朝換代似乎也很難容得下這麼一個李唐王朝的開國元勛。如此一來,程知節還能否得以善終就真的很難說瞭。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