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是為瞭推翻清朝而興起的運動 漢人為什麼不參加而是鎮壓
還不知道:太平天國和漢人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傢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規模最大,戰鬥力最強,最有可能推翻政府的一場農民起義運動,從金田起義、永安建制、突圍北上再到定都天京,太平軍好似洪水猛獸一般席卷著清朝大地。
然而,就在一片看好聲中,太平軍的高亢士氣卻突轉急下,以致最終被清軍鎮壓,最後功敗垂成。

1853年太平軍攻占江寧並定都於此改名為“天京”,此時太平天國運動已經建立起瞭相對完整的農民政權,也組建瞭具有戰鬥力的軍隊,擁有眾多傑出將領,按照常理推測,太平天國將能夠順利的推翻清王朝,但是結局卻是軍隊被鎮壓,領導人慘死。這個結果不禁讓人唏噓,卻又存在著歷史的必然性。

太平軍的失敗最主要的主觀原因就是農民階級的局限性。洪秀全最開始基於鴉片戰爭時期清政府軟弱腐敗,廣大百姓貧苦無依的大背景,以為人民追求溫飽生活為出發點,號稱要建立一個“耕者有其田”的平均國度,那是一個有田同耕,有食同享,人人平等,處處平均的理想型社會。
換句話說太平天國隻是一個缺乏現實基礎的空想國度,隻是旗號打得響亮,說得比較誘人而已。洪秀全和楊秀清等人並沒有充分考慮到現實情況,而且在行軍打仗過程中,太平軍作為農民階級的局限性不斷凸顯。

最明顯的體現就是急於定都天京,錯失瞭進攻清王朝的最佳時機,在根基尚未穩固的時候立國,未能經受權利的誘惑貪圖享樂,以至於給瞭清軍喘息的機會,從而由主動出擊變為被動防禦。

再到後來因為爭奪權利,主將之間明爭暗鬥,內訌不斷,洪秀全自己過著奢侈淫意的生活,卻以神之名義頒佈很多限制人性的條例,引起普通軍事百姓的眾多不滿。洪秀全在《天父詩》說到“隻有媳錯無爺錯、隻有臣錯無主錯。”
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其中的階級局限,洪秀全想要沿著封建政權的形式繼續鬥爭,而不再是當初的“平均思想”,領導人的初衷變瞭,他在權力中迷失瞭自我,那麼這場起義註定是失敗的?

當初百姓願意追隨太平軍是出於生活的困窘,聽到洪秀全等人平均平等思想的號召,便希望通過這場運動改變命運。甚至有人就是奔著豐衣足食的美好生活參軍的,所以他們在戰場上英勇無畏,但是在立國建都後,他們不僅沒有得到當初承諾的溫飽生活,甚至比以前生活還壓抑。
男女相愛不能結合,普通百姓地位低下甚至過著還不如從軍前的生活,他們悔恨、憤怒,於是不亂暴動,加之將領之間發的內訌內訌,太平天國內部一片烏煙瘴氣。

這都是農民階級局限性的重要表現,首領軍事領導能力差,不能安穩軍心鞏固政權,農民軍組織紀律性不強,一旦自身利益受到損害就軍心渙散。這樣的軍隊是不會取得最後的勝利的,而且農民階級無法走上歷史舞臺中心也是歷史的必然。
當然太平天國運動最終以失敗告終不僅是農民階級自身的局限性,還因為集團內部腐敗腐朽,洪秀全企圖通過迷信思想蠱惑人心,沒有紮實的根基,卻貪圖享樂,貪戀權利,都是太平天國最後失敗的重要原因。